怎样联系订单农业种植( 二 )



那么, 这种状况是否可以在今天大数据背景下改变呢?

一笔“订单农业”是如何实现的

而聚土网的办法是:通过大数据手段, 推行“订单农业” 。

和大多数从事土地流转和农资、农产品交易的互联网平台一样, 聚土网通过多年运营, 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挂牌交易土地信息、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 。 经过对数据的自动抓取和比对分析, 这家网站发现了诸多用户需求 。 其中之一, 便是李记榨菜、涪陵榨菜集团等企业对青菜头的订单需求 。

谁能满足需求?同样基于大数据分析, 聚土网找到了全国在历史气候、土壤酸碱值等指标方面均能满足青菜头种植条件的一批县市 。

条件符合的地区, 谁最合适?大数据显示, 毗邻重庆的四川省级贫困县——宜宾市筠连县, 政府正全力倡导发展以烟草为主的农业种植业, 希望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

进一步挖掘大数据, 聚土网有了更惊喜的发现, 该县烟叶收购后的当年9月至来年4月, 土地闲置, 而这个时期, 正是青菜头的最佳种植期 。 聚土网找到筠连县农业局, 双方一拍即合 。

事实上, 精准地促成产销对接, 只是大数据发挥作用的第一步 。 在接下来的各个生产环节, 大数据的身影无处不在 。 例如, 根据作物生长数据与市场供需数据, 聚土网设计了作物生长模型、病害诊断模型、价格预测模型 。

作物生长模型, 即利用标准生长曲线和现实生长曲线的拟合度, 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控;病害诊断模型, 则是把病害事实转译成具体的患病概率, 并结合条件阈值, 准确确认病害名称, 匹配精准的治疗方案 。 在这两种数据模型支持下, 农作物生长不佳或者患病, 系统会自动在技术员的手机上预警, 由此提示其采取应对措施 。

市场供需模型, 则用来预测农作物的价格波动, 凭借它, 聚土网可以给“订单农业”的买卖双方开出一个合适的订单价格, 让大家都不吃亏 。

农业金融, 更是大数据应用的典型场景 。 聚土网先收集农户的行为、家庭背景、个人背景及作物生长周期、市场供需等信息及数据, 然后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 还原成农户的现实资产负债表与预期资产负债表, 形成标准的大数据用户画像 。 通过后者, 能不能贷款, 敢不敢贷款, 金融机构很容易就能辨别 。

近百万小农户与近2000家企业“手拉手”

通过大数据找到买卖双方, 撮合交易, 再通过大数据手段提供技术、金融、农资集中采购等全流程服务确保订单保质保量完成, 聚土网做到了 。

2013年, 从上海返乡的重庆忠县籍年轻创业者田靖隆, 到农村流转土地, 然后挂到58同城或赶集网上找下家, 很快就有了超百万元的盈利 。

尝到甜头后, 田靖隆创办了聚土网, 试图和同行一样, 通过开放数据端口吸纳全国市县级加盟商, 扩大客户量和交易规模 。 但他很快发现了这种传统模式行业的“天花板”:即便跑遍全国, 也不过几亿元的市场规模 。

重新设计商业模式的过程中, 田靖隆发现了订单农业这一市场痛点 。 市场不缺订单, 但上游的生产组织一直是个难题 。 聚土网能不能去组织上游, 直接托管农民的土地, 进行集约化经营?

但是, 自己并不懂技术, 怎么去托管土地组织生产呢?2016年, 京东金融与聚土网达成战略合作, 前者通过大数据建立金融风险控制模型的做法, 给田靖隆带来启示 。

他发现, 大数据能把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呈现 。 数据可以生成模型, 从而让种植业拥有和像工业一样的标准化流程, 这样, 大规模种植和交易就有了技术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