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量子论是谁提出的,首次提出量子论( 二 )


量子论的提出者?及内容?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
1900年 , 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 , 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 , 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 , 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 , 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 , 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
1905年 , 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 , 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 其后 , 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 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
1913年 , 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 。 按照这个理论 ,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 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 , 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 , 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 , 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 。 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 , 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 , 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 。 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 , 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 。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 。 在量子力学中 , 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 , 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 。 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 。 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 , 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 , 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 , 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 , 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 。 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 , 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 。 这就是1927年 , 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 , 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 , 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 。 经狄拉克、海森伯(又称海森堡 , 下同)和泡利(pauli)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 , 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
1925年 , 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 , 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 , 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 , 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 , 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 , 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 , 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 , 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 , 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

量子物理学的建立是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 它标志着物理学研究工作第一次集体的胜利 。
编辑本段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理论什么时候被谁提出来的?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玻尔 。
最早提出量子论的人是谁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 1900年 , 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 , 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 , 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 , 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 , 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 , 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 1905年 , 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 , 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 其后 , 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 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 1913年 , 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 。 按照这个理论 ,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 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 , 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 , 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 , 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 。 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 , 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 , 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 。 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 , 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 。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 。 在量子力学中 , 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 , 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 。 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 。 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 , 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 , 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 , 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 , 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 。 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 , 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 。 这就是1927年 , 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 , 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 , 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 。 经狄拉克、海森伯(又称海森堡 , 下同)和泡利(pauli)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 , 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 1925年 , 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 , 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 , 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 , 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 , 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 , 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 , 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 , 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 , 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 量子物理学的建立是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 它标志着物理学研究工作第一次集体的胜利 。 编辑本段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