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王文涛是谁的外甥( 七 )


他以蜀汉为中心, 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 既写得曲折多变, 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 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
4.语言精练畅达, 明白如话 。 今天看来, 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 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 是一种创举, 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 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 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 缺少发展变化 。
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 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 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它广泛流传, 魅力无穷, 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 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 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歌颂他, 热爱他 。 可以说,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 但又把它无限夸大, 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 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 ”因此,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 知人待士, 盖有高祖之风, 英雄之器焉 。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 而心神无二, 诚君臣之至公, 古今之盛轨也 。 机权干略, 不逮魏武, 是以基宇亦狭 。 ”但他“折而不挠, 终不为下” 。
在《三国演义》中, 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 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 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 极尽夸张, 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 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 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 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 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 傲上而不悔下, 恩怨分明, 以信义著称, 但“刚而自矜”, 勇猛有余, 智略不足 。
马超投降刘备后, 封为平西将军 。 时关羽督荆州, 修书与诸葛亮, “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诸葛亮答信时, 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 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 关羽“省书大悦, 以示宾客” 。 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
但在《三国演义》中, 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 又有讲信义的特点, 所以, 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 他跟随刘备, 不避艰险 。 下邳被俘, 投降曹操, 但心系刘备, 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 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 解白马之围 。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 总之, 在《三国演义》中, 作者是不惜笔墨, 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 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揽申、商之法术, 该韩、白之奇策, 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 不念旧恶” 。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 但手不释卷, 登高必赋, 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