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5℃郁金香球的栽培与管理( 二 )


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在生根期内 , 尽管采用2层遮阳网来覆盖整个温室 , 温室里空气和介质的温度仍有可能过高 , 甚至超过20℃(特别是南方) , 从而导致植株生根差、后期严重盲花或植株矮小等现象 。
(2)生根期过后 , 很多温室没有加温条件 , 温室内的空气温度会低于15℃ , 在夜晚甚至会低于10℃ ,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 , 可导致植物不能按时开花 , 花期延迟 。
【【栽培】5℃郁金香球的栽培与管理】(3)在满足上述所有种植条件下 , 仍只能保证约85%的成品率 , 其余的种球出现各种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 根据国际标准 , 在满足郁金香生长条件的情况下 , 郁金香种球的开花率应为85% 。
切花的采收与储藏
花蕾透色后即可采收 , 此时花苞还未展开 , 有利于储藏和运输 。 通常是整株带球采收 。 切花采收后 , 立即捆扎成束 , 直立放入2℃~5℃的清水中30~60分钟 。 运出前 , 将包装好的切花竖直放置在储藏室中 , 防止花茎生长弯曲;保证相应的湿度 , 以免植株干枯;采取一定的通风措施保证植株干燥 , 避免灰霉菌感染 。 储藏时间不要超过1~2天 , 储藏时间长 , 切花因干燥、营养缺乏而受乙烯和灰霉菌为害的可能性会加大 。 如必须要长时间储藏 , 应带球储藏 。
病虫害
青霉病由青霉菌引起 。 病菌会感染受机械损伤的种球 , 也可能感染那些表皮还是白色、收获较早且在低温和潮湿环境下储藏的种球 。 此时 , 种球的表皮将附着一层蓝绿色的菌丝 , 但内部的鳞片不会受影响 。 有时 , 该病菌也会出现在发生叶片倒伏症状的植株上 。
预防措施:避免损伤种球和芽;种球到货后 , 将它们储藏在通风良好而且相对湿度足够低的储藏室中;在种植前根据建议对种球进行消毒 。
软腐病由腐霉菌引起 。 真菌在种植后前几个星期 , 土壤温度高于12℃时开始感染种球 。 早期被感染的植株只发出很短的芽 , 种球组织变软 , 通常呈粉红色 , 并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难闻的气味 , 与感染镰刀菌的种球相似 。 茎和根在开始阶段看上去还健康 , 但是以后将全部腐烂 。 后期被感染的植株生长不良、叶尖发黄、植株倒伏 , 在一定的环境下花苞在最后阶段也会干枯 。
预防措施:种植前应从根盘处将种球的表皮除去 , 并对种球进行消毒;生根期 , 土壤温度应低于12℃ , 最好是低于10℃;土壤结构一定要好 , 而且排水要通畅 。
枯萎病由郁金香尖孢镰刀菌引起 。 贮藏时期被感染的种球上出现灰褐色小斑点 , 有时会有同心圆或明显的黄色边缘 。 种球枯萎 , 表皮疏松 , 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难闻的气味及乙烯气体 。 感染不严重时 , 植株生长缓慢 , 花苞尖端变黄、变干 。 将植株进行纵切就可发现 , 茎内从基部开始变为褐色 。 感染枯萎病的郁金香种球会释放出乙烯气体进入土壤 , 造成周围其它植株生长缓慢 , 甚至花苞干枯 。 在栽培5℃郁金香种球时 , 尤其是种植比较早 , 种植温度在13℃以上时 , 感染该病菌的几率较高 。
预防措施:贮藏时需提供足够的通风;种植前应除去受感染的种球并消毒种球 , 5℃郁金香球种植时土温要在12℃或更低;及时挖去种植后未发芽的种球 。
灰霉病由郁金香灰霉病葡萄孢菌引起 。 种球和根系都有可能被感染 。 种球感染后 , 种球的一层或多层鳞片部分或完全发软并变为深褐色 , 在感染的组织上有 2~3mm大的黑色扁平菌核 。 地面以上部分感染后 , 植株脆弱 , 会突然折断;花苞与正常植株相比 , 其颜色变暗;叶片由于蜡质层被破坏而失去光泽 , 有褶皱状的水泡;严重感染的植株生长很矮或花不会开放 。 在温室土栽时 , 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后更易产生灰霉病 。 灰霉菌产生的斑点较小 , 且只发生在叶片上 , 不发生在花苞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