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归纳_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环境描写的方法
1. 修辞手法
2.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3. 多角度描写(听觉、视觉、嗅觉、远近、高低)
4. 从心里感觉出发来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特征等
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 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形象、心情 , 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
5. 推动情节发展
6. 深化作品主题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顺序:
①开端……
②发展……
③高潮……
④结局……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归纳_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章插图
小说中的作用题常用答题方法
1. 制造悬念 , 埋下伏笔
2. 巧妙地引出下文 , 或为下文作铺垫
3. 推动情节的发展
4. 増添情趣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小说的结尾
1.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
a. 从结构安排上看 , 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从表现手法上看 ,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c. 从内容安排上看 , 总结、深化、提升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a. 从主题上看 ,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b.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 , 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c.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 , 令人回味 , 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结尾
a. 从表达效果上看 , 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 耐人寻味
b.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 , 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 , 给人以欣 慰、愉悦之感
c. 从主题上看 , 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 , 留下空白的结尾
好处: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像 , 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细节描写作用
1. 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显人物个性)
2. 凸现作品的主题
3. 展示故事情节
4. 増强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触动读者心弦)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題
1.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 ,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2.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 増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3. [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情节作用题
1.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 设置悬念 ,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 刻画人物性格
6. 照应前文
7.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升华感情 , 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 , 结构严谨(议论 文、记叙类文、小说)照应上文 , 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某联描写…的景象有何作用
1. 描述美景(用自己的话)
2. 营造…的氛围
3. 表达诗人的情感
古代战争的特点
肃穆、悲壮、激烈…质朴
1.修辞手法:比喩、夸张、比拟、对偶、 象征、联想、借代、反问、设问、排比、反复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1.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
1. 人称本身的作用
2. 形成对比(对照)
3. 线索作用
4. 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5. 揭示主题作用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 ,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 层次清晰
2.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 , 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 , 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 造成悬念 , 引人入胜
3.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 , 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 , 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 , 使情节更加完整 , 结构更加严密 ,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 , 一般着分值)环境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 暗示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或风土人情) , 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 揭示人物心境 ,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4.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5.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6.揭示或深化主旨
结构作用题
1. 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2. 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3. 深化主题、点题 , 
4. 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5. 统领全文、总结上文
6. 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渲染气氛 , 奠定基调;设置悬念 , 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 , 领起下文 概括并深华主题 , 耐人寻味 , 令人深思
7. 开头:统领全文 ,  承上启下. 照应前文 ,  悬念:引人入胜 , 为下文埋作铺垫
8.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9. 结尾:总结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升华主题、耐人寻味、耐人深思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归纳_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10.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
词语作用
1. 形象性作用 , 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 音乐性等 , 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 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 精确性作用 , 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 , 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 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 结构性作用 , 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 构作用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対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 , 环环相扣 , 不能互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