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文章讲解意思视频 兰亭序全文讲解

兰亭序全文 详细的翻译,字词解释?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 。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
字词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
(3)会:集会 。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
(5)山阴:当时的县名 。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事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修禊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
(8)毕至:全到 。毕,全、都 。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
(10)咸:都 。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
(12)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
(13)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 。
(14)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 。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序》
扩展资料:
【兰亭序的文章讲解意思视频 兰亭序全文讲解】创作背景
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
原文赏析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 。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 。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 。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