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莆田刑案:暴力不该被鼓励

10月10日 , 福建莆田市平海镇上林村村民欧金中行凶致邻居一家五口2死3伤 , 之后携带凶器出逃 。案件甫一爆出 , 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邻里挟恨”、“旧房翻新起纠纷”等情节 , 行凶者欧金中全家无家可归、5年间曾多次求助、之前曾跳海救小孩等相关信息 , 都为此事的舆论热度加了“杠杆” , 也让舆情变得异常复杂 。不少人生出“哀其不幸 , 悲其不法”之感 , 将此事塞入“底层互害”或“弱者反抗”的叙事框架下 。无论真相如何 , 一个基本共识是 , 暴力不该被鼓励 , 更不该被赞美 。尤其是5名受害者中还包括10岁儿童 , 这更逾越了“祸不及童孺”的底线 。舆论审视与评判这起悲剧时 , 不宜用“合理化同态复仇”的逻辑将其轻描淡写成“快意恩仇” , 将事情纳入法治轨道内解决 , 当是社会共识 。

央视网评莆田刑案:暴力不该被鼓励

文章插图
虽然莆田警方“不存在涉黑涉恶情况”的回应否认了欧金中求助帖中的“村霸”描述 , 但事发地秀屿区政府对当事两方的土地问题争议予以了证实;该村村主任也表示 , 村委会在双方中间多次调解 , 可见效甚微 。从多方交叉印证的信息可知 , 冲突是因盖房子问题而起 , 之后久拖难决 。
此刻 , 许多细节尚未厘清 , 我们不宜臆断先行 。人们同情“被欺负者”可以理解 , 但这份同情不宜延展为对暴力的认可 。
有两点常识有必要重申:第一 , 即便是私力救济 , 也不该诉诸暴力 , 暴力本身的非正当性不能被罔顾;第二 , 判断是非好坏的前提 , 是真相悉数浮出 。
与“山东辱母杀人案”和“昆山龙哥被反杀案”类似 , 大多数人反应强烈 , 指向的并不是赞同暴力 , 而是希望案件得到兼顾情理法、经得起时间检视的公平公正处理 , 让所有不法行为都能得到法律一体适用的公正评判 , 而不是只看到“果”没看到“因” 。它投射的 , 更多的是公众内心深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期许 。这种期许应该得到及时的回应 。
不止如此 , 有关方面还应尽快行动 , 及时回应那些未竟之问:欧金中此前网帖反映的多次反映诉求无果情况是否属实?这里面是否存在基层干部不作为的情况?村委会的多次调解是否充分顾虑了欧金中“有房子可住”的基本诉求 , 进而尽早着力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 不一定就会导向基层不作为的结论 , 恶性事件经常有其突发因素 , 但那些合理追问当被正视和直面 。
事实上 , 查清悲剧之“果”背后的现实之“因” , 弄清来龙去脉与杀人动机 , 也能在依法惩治暴力之外 , 追求更深层次的求解 , 继而尽可能地避免“下一起” 。
不管人家城里有没有房 , 有多少房 , 都不能成为阻止人家建房的理由 。既然人家建房子手续齐全 , 那就说明合理合规 , 作为邻居 , 就不说帮忙了 , 为了自己的私利 , 联合其他邻居 , 让人家六年都无法盖房 , 这对于生活在村里的人来说心里会多难受?
【央视网评莆田刑案:暴力不该被鼓励】 一村人生活在一起 , 抬头不见低头见 , 盖不上房就抬不起头 。
冲冠一怒为盖房 。虽然极端 , 但如果当时 , 他经过各个渠道反应 , 村里 , 乡里 , 能帮他解决了盖房问题 , 如果阻止了死者一家能退一步 , 让人家居有屋 , 何必家破人亡?
他不该走此极端去杀人 , 暴力也不该被鼓励 , 更不该被赞美 。但不知他人苦 , 莫劝他人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