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_地震前1分钟发出预警是怎么做到的

  • 1月21日1时18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3.4级地震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6年 , 在1月21日1时18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67度 , 东经101.61度)发生 3.4级地震 , 震源深度10 千米 。
  • 1月21日1时13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6年 , 在1月21日1时13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68度 , 东经101.62度)发生 6.4级地震 , 震源深度10 千米 。
    8月8日21时19分 ,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 , 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 , 震源深度20千米 。截至8月9日10时 , 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伤 。
    很多人注意到 , 几乎在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同时 , 地震预警(ICL)app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5条推送 , 提前71秒为成都市的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汶川居民也通过电视上出现的地震倒计时 , 及时获得地震预警信息 。而这套预警系统的研发团队 , 正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
    很多人对地震预警系统的了解始于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芦山地震 。在这场7.0级的地震中 , ICL地震预警系统为成都赢得了28秒的预警时间 。事实上 , 从2013年起 , ICL已经连续预警了38次造成了破坏的地震 , 且无漏报、误报 。该系统是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的 , 当地震来临时 , 它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_地震前1分钟发出预警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网
  • 全球领先的预警系统
  • 【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_地震前1分钟发出预警是怎么做到的】 要理解地震预警的机制 , 我们需要首先掌握地震波的传递方式 。在地壳内部传播的地震波有两种 , 一种是速度较快 , 但破坏性较弱的纵波 , 其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5千米/秒~7千米/秒;另一种是破坏性较强的横波 , 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主要拜其所赐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 为3.2千米/秒~4千米/秒 。所下图所示 , 地震发生之时 , 震源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捕捉到纵波信号 , 并将数据传递到预警中心 。当2~3个台站的信息汇总 , 预警中心将分析这些信号 , 并发出首次预警 。由于电波的传播速度是远快于地震波的30万千米/秒 , 因此预警信息有可能在破坏形成之前 , 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终端 , 发送至将会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 。理论研究显示 , 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 , 可使人员伤亡比例减少14%;如果为10秒 , 人员伤亡比例可减少39% 。

    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_地震前1分钟发出预警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示意图 。原图:日本气象厅
    缩短响应时间、提升预警准确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 是地震台网的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图清晰地展示了地震台密度与预警时间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 , 我国有的地震带上几百千米也没有一个台站 , 并且中国地震台网过去主要用于科研 , 没有考虑到预警功能 。4年前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在接受《环球科学》采访时表示 , 要成功预警 , 每隔30千米甚至25千米就需要有一个台站 。在这个问题上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专门针对地震预警研发了一款监测仪 。这种监测仪的响应速度很快 , 能在地震发生后更短的时间内采集数据;同时 , 它还能对地震波进行首轮智能分析 。且与兼具其他科研功能的台站相比 , 其造价十分低廉 。
    目前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建成延伸至31个省市区的、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 , 覆盖人口6.6亿人 , 占我国地震预警一线区面积的90% 。而在4年前 , 其覆盖面积仅为54万平方千米 。

    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_地震前1分钟发出预警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网
    作为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 我们虽然起步较晚 , 但无论是从预警盲区半径、响应时间等指标 , 还是近年来的实际预报效果来看 , 中国的ICL地震预警系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但这一成绩无法掩盖的 , 是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难题 。
  • 难题待解
  • 一个尴尬的问题是 , 预警系统可以为周边地带提供预警 , 但却对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地区无能为力 。由于预警的形成需要地震波抵达数十千米外的至少2个台站 , 此时横波对震中的破坏已经形成 , 这就是所谓的“预警盲区” 。目前 , ICL的预警盲区能达到的最小范围 , 是以震中为圆心 , 21千米为半径画的一个圆 。这一范围 , 相当于7级地震破坏最大的区域 。预警盲区的范围可以通过提高台网密度、观测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等手段得以缩小 , 但对于震中地区的居民来说 , 预警总是会来得太晚 。
    预警系统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 , 地震“第一报”的准确率 。由于单台监测仪的误报和错报率可能很高 , 因此第一报会采用至少2个台站的数据 。但即使如此 , 第一报的误差依然存在 。例如 , 日本“3.11”地震达到了9级 , 但预警第一报的震级只有4.3级 。对于芦山地震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第一报的震级为4.3级 , 误差也较大 。王暾表示 , 收集到更多破坏性地震的数据 , 对改进第一报的准确度有很大帮助 。
    今天上午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在分析九寨沟地震和刚刚发生的新疆精河地震时表示 , 2008年以来 , 中国一直处于地震相对频发期 , 四川新疆连续发生较强地震也再次说明 , 这个频发期仍在继续 。这一结论让众多群众忧心忡忡 。人们迫切希望能预知这类灾难——从每次地震发生时出现的各种云朵、动物“预言者”就可见一斑 。但事实上 , 全人类都还没有破解“地震预测”这一难题 。至少在对人类有所帮助的时间尺度上 , 地震是无法预估的 。但这些年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 只要安装了相应预警软件 , 并且在平时做好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避险、逃生预案 , 地震发生时的生存几率将大大提升 。
    网友评论:预警61秒人能干什么 , 而且什么通知扩散下去 。
    网友评论:说来说去还是发生了地震才知道 。
    网友评论:地震预警最早的国家是中国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
    网友评论:一句话解决的事情 , 就是地震横波是音速传播 , 平时收到的预警是靠网络传播也就是电磁波 , 所以实现了地震提前预警 。
    网友评论:老师 , 地球是球体 , AB之间有没有可能是弧度而非直线 。假如震中在地球中心 , 地震波传到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时间都相等 , 这种运算方法还适用不?
    网友评论:一分钟的预警 , 对于有警觉意识的人可能会顺利逃生 , 可对于大大列列的人只不过是告诉他有死的可能 。所以意识最重要 。一分钟的预警 , 对于低层建筑可以随时逃生 , 但对于超高层房屋或超地下建筑也只能听凭其命 。所以对地震带上的房屋建筑必须做到高低限制 。其实超高建筑百害而无一利 。
    网友评论:老鼠对于地震的反应 , 最灵敏 。冬天的气温升高 。暖冬 。发生地震概率的比较高 。气候反常 。也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 。大地震的震动感觉就像波浪式儿的震动 。有些人会有失眠现象 。感到非常兴奋或者是心烦意乱 。大地震以后都是阴雨连绵 。大雨不断 。对于植物的生长大有好处 。有的苹果树还可以秋天开花结果 。秋天开第二次花长第二次小苹果 。各种现象可能都有他的科学道理 。
    网友评论:地震前先是地下水位快速下降 , 或者地下水温度快升高 , 二是地下的动物出现异常 , 老鼠 , 蛇 , 等等 , 三是地区天象变化 , 温度出现异常高温 , 地震云 , 地震光等等 。都是地震预警 。
    网友评论:光速确实几乎为O , 在圾垃桶中无意地发现了X病毒分子与皮肤的反应接近光速真实……讲座不是催眠曲 。如同钢球掉进游泳池……提高科学家们薪水有益吗?大老虎人人惧怕……
    网友评论:简单的说就是 , 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 利用这个时间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