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文章插图
乌梅
拼音Wū Méi
别名梅实(《本经》),熏梅、桔梅肉(《现代实用中药》) 。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5月间采摘将成熟的绿色果实(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 。当梅子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勿翻破表皮),使其干燥均匀 。一般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 。
原形态梅(《诗经,),又名:春梅(《本草再新》) 。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 。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多分枝 。单叶互生;有叶柄,通常有腺体;嫩枝上叶柄基部有线形托叶2片,托叶边缘具不整齐细锐锯齿;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9厘米,宽2.4~4厘米,先端长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锐锯齿,沿脉背有黄褐色毛 。花单生或2朵簇生,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通常先叶开放,有短梗;苞片鳞片状,褐色;萼筒钟状,裂片5,墓部与花托合生;花瓣单瓣或重瓣,通常5片,阔倒卵形,雄蕊多数,生于花托边缘;雌蕊1,子房密被毛,花柱细长,弯曲 。核果球形,直径约2~3厘米,一侧有浅槽,被毛,绿色,熟时黄色,核硬,有槽纹 。花期1~2月 。果期5月 。
本植物的根(梅根)、枝(梅梗)、叶(梅叶)、花蕾(白梅花)、未成熟果实的盐渍品(白梅)、种仁(梅核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文章插图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 。此外,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安徽、江苏、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亦产 。
性状干燥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厘米 。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凹凸不平 。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 。果实一端有明显的凹陷(即果柄脱落处),果肉质柔软 。核坚硬,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形状及气味极似杏仁 。气特异,味极酸 。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
炮制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乌梅肉:取净乌梅微淋清水湿润,使肉绵软,略晾,敲碎,剥取净肉即成 。或置蒸笼内蒸至极烂,放箩内揉擦,去核,取肉,晒干 。乌梅炭:取净乌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为度,喷水焙干,取出放凉 。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文章插图
性味酸,温 。
①《本经》:"味酸,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
归经入肝、脾、肺、大肠经 。
①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
③《本草经疏》:"入肝 。"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
功能主治收敛生津,安蛔驱虫 。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 。""利筋脉,去痹 。"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 。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 。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 。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
注意有实邪者忌服 。
①孟诜:"多食损齿,"
②《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
③《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
④《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
⑤《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 。"
复方①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纲目》)
②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 。(《肘后方》)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 。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 。一服二丸,日三 。(《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④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 。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 。(孟诜(必效方》)
⑤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 。(《圣济总录》)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济生方》)
⑦治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酒下 。(《纲目》)
⑧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 。(《妇人良方》)
⑨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 。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 。(《简要济众方》)
⑩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 。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 。(《梅师集验方》)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乌梅丸)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 。(《日用本草》)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 。(《圣惠方》)
⒁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 。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 。(《本草图经》)
⒂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 。(《刘涓子鬼遗方》)
⒃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 。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 。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⒅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文章插图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乌梅18克压碎,配合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熬,俟药液浓缩至50毫升时过滤,早晚分2次服 。治疗50人,治愈48人 。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最短1天,最长5天;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症都在1~3天内消失;服药最短者2天,最长6天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性反应,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对个别病人加大剂量(乌梅、香附各1两)可以缩短疗程 。
②治疗钩虫病
取乌梅0.5~1两,加水500毫升,煎成120毫升,早晨空腹1次服完;二煎在午餐前1次服下 。或用乌梅去核,文火焙干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2钱,每日3次,食前服 。治疗20例,服药天数最少5天,最多23天,14例大便检查钩虫卵阴性,6例阳性 。据临床观察,乌梅煎剂疗效似高于丸剂 。
③治疗牛皮癣
取乌梅5斤水煎,去核浓缩成膏约1斤,每服半汤匙(约3钱),每日3次,治疗12例,服药12~37天不等,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4例 。
④其他
乌梅对胆囊有收缩作用,能促进胆汁排泄,其复方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乌梅是什么?乌梅的功效太强大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