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对徐璐的评价

徐璐和陈然唱过什么?徐璐和陈然唱过什么歌您好,唱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回答有用,帮忙点回答下面的“好评”,谢谢^_^!)
圈内对徐璐的评价
我们相爱吧里面的徐璐与桥任梁情侣是真的?我们相爱吧里面的徐璐与桥【圈内对徐璐的评价】两人是情侣
演员孙坚和演员徐璐关系怎么样??
圈内对徐璐的评价
如何评价闪光少女?值得一看吗?我很喜欢《闪光少女》这部剧,虽然从制作和创作层面它还没有足够优秀 。但看完仍然欣喜 。因为它是一部纯粹的青春片,它最终表达的主题,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纯粹的青春——会为偏见而抗争、会为理想而奋进、会为一口气而争输赢、也会为一段懵懂的初恋而喜悦 。很值得一看,会让你的心情非常爽快 。
该片讲述的是:陈惊是一个古灵精怪、敢爱敢恨的姑娘,江湖人称“神经” 。作为音乐附中的奇葩人物,陈惊人缘欠佳只有男闺蜜“油渣”甘愿为她鞍前马后 。
自信满满的陈惊恋上了校草师哥,不料却遭到校草的嘲笑和奚落,还引起了校园两大院系之间的大混战 。为了向师哥证明自己,陈惊联手“502宿舍”神秘人物组成2.5次元乐团,挑战权威、破除成见,上演了一幕幕生猛搞笑的青春趣事 。
一个懵懂怪力的少女,一场默默守护的爱恋,一群奇葩义气的小伙伴,“神经女孩”如何逆袭成为“闪光少女”?2017年暑期《闪光少女》放肆揭晓——不一样,又怎样!
片子中的音乐细节非常真实,很多梗只有真正搞音乐的才能明白,比如管弦乐器通常是十二平均律,而民乐器常有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所以管弦乐队和民乐队合奏的时候律制会冲突——民乐的人通常很适应但西洋乐的人常常会非常不适应 。这类细节在片子中还有很多很多 。
虽然这部电影的确存在一些尴尬的细节、也存在一些生套二次元而水土不服的桥段,不过没关系啊,正如电影里笨拙青涩的少年少女一样,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
《闪光少女》能有这份对少数派的支持、能有对二次元题材大胆的尝试,让人看到了国产青春片的另一种可能,给点耐心,去探索看看少数派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就像那头发出52赫兹声波的鲸鱼一样,即使很孤独,依然坚持歌唱寻找同类 。亲爱的楼主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爱一个人,就是在乎他,希望他快乐,他的喜怒哀乐同时也牵动着我的情绪,但是我只要他幸福就好 。如果你爱一个人只是为了要他爱你,那你曲解的爱情的含义 。如果他离开你,可以过的更快乐的话,那么你应该很开心不是吗?你的成全可能会让彼此都轻松很多,朋友,何必计较那么多,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啊 。缘是天定,份在人为,可能你们不适合在一起吧 。把那份爱深埋在心底吧,只要默默的为他祝福,总有一天你也会得到上帝的祝福,遇到你真正的他 。现在你只要抱着和我一样的心态,你就一定会快乐起来 。爱一个人是没错的,只是我们爱错了人
如果本人的回答有不准确的请见谅!
《闪光少女》是讲述一群孩子拼命地在追求文化认同感的故事 。导演一次性把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亚文化全部塞进了这部电影里 。他放大了人物形象的夸张部分,把她们推向舞台,成为一个典型人物,值得一看 。
《闪光少女》讲述了很正常的青春的故事,一群人为了同一个梦想而为之努力奋斗,没有那么多的狗血剧情只是为我们呈现了一群为民族乐器而努力的少男少女 。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不可以侮辱我的乐器 。而且将我们民族的乐器进行了很好地宣传 。
本片在类型上有一些创新,在题材上有一点儿新意的青春片,又融合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碰撞勾兑进二次元文化,加上徐璐彭昱畅还算过关的表现,让这部片子整体气质看起来跟其他电影有所不同 。
影片最后,他们和西洋乐器的学生进行了一场音乐大赛,影片也正是在这场音乐大赛达到了高潮 。音乐是引起共情的最好方法,每个观看电影的观众,在听到主角的演奏时,都会被这群孩子的青春活力感染,也会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自豪感 。《闪光少女》是一部音乐轻喜剧,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咱们过去的电影市场整体都是比较稀缺的,而这部电影又是青春偶像题材的,把故事安排在一群少年学生身上,也更容易贴近青年观众的心理 。电影也巧妙地利用了民族音乐这个和中国观众有足够共情基础的点,成功在片子上映期间也在微博上引发一阵讨论热潮,目前豆瓣评分保持在7.3分,算是挺不错的了,确实值得一看 。
青春少女为尊严而战
《闪光少女》中依然有青春期懵懂的悸动,只是女主陈惊的这份悸动在甫一出口就遭到了对方的嘲笑,被掐断在萌芽状态 。但陈惊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也为了向心上的男神学长证明自己,陈惊联合宿舍好友等一众人组建2.5次元乐团,向学长引以为傲的西洋乐团发起挑战,并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这种为尊严而战的姿态确实足够闪光了 。
民乐题材触动民族情感
继王力宏和刘亦菲的《恋爱通告》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以民乐为核心的音乐片了,这次的《闪光少女》则再次点燃了观众的民族情绪,在民乐和西洋乐器你来我往的交战回合里,一曲唢呐的《百鸟朝凤》中,不仅仅让故事里的西洋乐团黔驴技穷甘拜下风,也让荧幕外的观众热血沸腾突然泪目 。民乐,即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是让我们骄傲的民族特色,在这部电影里,导演让陈惊用民乐来证明自己,也是用心良苦了 。
关于主演们并不必要的二次元夸张造型
要说用这样抢眼的造型来增加主角们身上的戏剧性,倒也不是说不过去,只是这样的设计其实并无必要,大众对民乐的造型认识主要还是飘逸柔婉的汉服为主的,片中的造型实在是跟民乐不搭 。主角团是个民乐团,又不是个热血动漫团,这种夸张的造型很容易让观众们误以为主角团真的是一群“神经病”而对宣发造成不必要的阻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 。毕竟在电影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从海报上获取对电影的第一印象的,已经叫了《闪光少女》这么中二而不明所以的名字了,再来一套看上去跟热血动漫真人化一样的海报,真的很败观众缘 。
总的来说,除了这个让人无语的夸张且和民乐不搭的造型以外,故事本身还是很不错的,里面用的音乐也值得循环 。剧情一般般,过于用力的青春剧,看不看都行,算是值得吧 。
仔细想想,自从残酷青春、青春疼痛等洒狗血系列文学在通俗文学圈内异军突起,我们国内也已经多年交不出一部堪称年代记忆的漂亮的青春片,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 。
这也导致国内从业者和观众对青春片有了一种执念,我们在诟病由早恋所引起的堕落放纵败坏了青春的名声的同时,却很难总结出青春到底是什么,相反,青春本身从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定语,从一个需要被定义的概念,演变成包装另一些概念的武器,并且演变成少年感、少女感等一众乱七八糟徒有其表的无聊词汇 。
然而更讽刺的是,但凡渴求市场能锻造出一部像样的青春片的人,也都是从青春时光走过的人 。这些人如果成为从业者,会为自己已路过青春而自卑不已,并深信自己与正在青春时的男生女生已结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倾慕于、迷信于、并且疯狂揣摩和模仿着此时此刻的少男少女的生活方式,《闪光少女》就是最好的例子 。
从故事本身的结构和逻辑上来说,这部电影可以打60分,它的故事是通顺的,抛开音乐附中学生的特殊身份和专业知识,它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 。
导演、编剧非常聪明地在剧中安置了3次(或者也可以算4次)民乐的集体展示,非常适时地调动了观众的兴奋点,让剧情已经一只脚跨入套路而眼见要走向乏味时,用音乐闹了闹,把气氛躁了起来,这得归功于导演、编剧的经验和节奏感 。然而,这部电影出现的一个最有趣的问题也恰恰是来自于这些元素的堆砌 。
民乐和西洋乐在剧中被对立为两个水火不容的矛盾体,西洋乐非常不幸地在片中扮演了万人嫌的炮灰角色,不仅将学习西洋乐的学生描写为虚伪清高的小人,还往西洋乐的头上扣了一顶“忘本”的大帽子 。
最终,清纯不做作的民乐凭借乐理基础和二次元的新潮程式助攻,两个小众群体联手成功粉碎西洋乐的小人面具(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电影,中国的音乐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民乐的开创,和对西洋乐如何融合民乐的努力) 。
然而,主创们通过贬低西洋乐和西洋乐学生来抬高主角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影片恰恰印证了民乐本身已是强弩之末的艰难,表现的是如果没有二次元的助攻,民乐或者连第一场仗都打不成的窘境 。
二次元给民乐打了鸡血,让民乐的发光发热成了一种回光返照 。因为民乐本身没有新的血液,在片中,他只是归流到二次元的一脉中,靠绑着古风这棵要大不大的树,才能达成逆袭的效果 。讽刺的是,二次元本身也是东洋文化,也就是说,民乐的故土并没有给他力量,就其本身,民乐依然在无力回天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
这种矛盾投射到影片中,就是学生对民乐的爱,只能靠说出干巴巴的“我喜欢”来表现 。回想陈惊的行动线,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行动,都是靠感情来推动,她对民乐的爱也好、弃也好,都是出于情感上的需要 。
她组乐队是为了追学长,她放弃乐队是因为学长拒绝她,她重拾民乐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出生就和扬琴结下不解之缘,她参加斗琴是因为要和西洋乐争一口气 。而她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却没有任何的递进,所有人物对民乐的态度仅仅是“我喜欢”/“我不喜欢”或者“它很土”/“它根本不土”,这一点是全剧所有人物身上的通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