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gsafe会是无线手机的倒计时?

在iPhone 12发布的一个多月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消费者们分别吐槽了苹果的机身颜色、续航、信号后汇聚在了一起,把槽点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苹果不送充电器了 。
苹果不送充电器理由很扯淡,为了环保,但效果却很显著,一年2亿个充电器的需求一下就释放出来了,而苹果也请君入瓮地准备好了两个选项:快充头和无线充电器Magsafe 。
快充无疑是最实用、最现实的办法,但不能忽视的是,苹果真正的算盘,却是打在无线充电上 。
无线充电,从公有协议走向百花齐放
实际上,无线充电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标准上都已经成熟多年 。目前在消费电子产品上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大多是采用无线充电联盟(WPC)指定的Qi标准协议 。这一标准在无线充电行业的地位类似于大家耳熟能详的USB,在兼容性和通用性上具有相当优势 。

苹果Magsafe会是无线手机的倒计时?
文章插图
但这一个通用协议,却有一个致命缺点:标准委实过于老旧了 。从2011年夏普推出首款支持Qi协议无线充电的手机到现在,Qi协议的功率仍然停留在7.5W,比起动辄几十上百的有线快充技术,简直是自行车和汽车的差距 。
苹果从iPhone 8开始,使用基于Qi协议的无线充电模块,也有力地引导了一波无线充电普及的潮流,但随后的几年,充电体验上都毫无进步,恪守Qi协议的iPhone无线充电体验似乎和诺基亚时代的Lumia并无不同,无论是在充电速度还是在便利性上都很难真正令用户满意,完成度和可用性都很低 。
与此同时,安卓阵营各个品牌自家的无线充电协议,却在大踏步地前进 。
在iPhone X发布之后的一年,华为发布的mate20 Pro不仅支持了高达15W的无线充电,更是“创新性地实现了无线反向充电” 。
那一年,把Mate20 Pro放在口袋里给iPhone充电,一度成为坊间美谈 。
今年以来,各家私有协议的无线快充,更是进入了军备竞赛阶段,50W、40W、30W层出不穷,最起码也得是27W,更激进的小米和OPPO以及分别在实验室里做到了80W和65W 。
为了不被竞争对手甩下,苹果显然需要推出自己把控的无线充电技术以防止掉队 。并且,使用Qi协议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未经苹果控制的MFi(Made For iPhone)标准的充电器认证充电,这种绕过苹果MFi的充电器产品,本身就是苹果的眼中钉 。
既拖节奏,又耽误苹果赚钱,一脚踢开老旧的Qi 协议,就成了苹果必然的选择 。但是苹果的目的,仅仅是学安卓阵营做一个更快的无线充电器吗?并不是 。
苹果的野心与颠覆性杀招
无线充电的痛点,其实在于糟糕的用户体验 。归纳一下就是,线圈耦合难,充电速度慢,还不能一边充一边玩 。
原以为手机睡觉前扔在充电底座上就好,哪知道临出门才发现根本没充上的悲剧时常发生,简直是当代社畜的噩梦 。光是这一点,无线充电碎片化充电的优势就被抵消大半了 。
充电速度比不上有线快充也就罢了,别人还能拿起来打游戏,自己却只能盯着充电盘上的手机望洋兴叹 。
苹果决心做一款颠覆用户充电习惯的产品 。
2017年以来的AirPower,是苹果的首次尝试 。为此苹果曾经丧心病狂地在工程机上塞了32个互相重叠的充电线圈,以实现手机往板子上随便一扔就能无缝充电的效果,甚至连传闻里A11都准备用上了 。
但32个线圈塞进一块小板子,发热问题显然是个死局,最后经历了从跳票到放弃,AirPower也从人们的目光里失踪 。
好在,苹果冥思苦想之下,终于意识到无线充电不光可以改变充电板,还可以改变手机 。苹果在手机接收端和发射端都加入了磁铁,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了两个线圈的主动耦合 。
这种两个磁铁主动耦合的技术,曾经被冠以Magsafe的名字,用在MacBook充电接口上,让连接和断开都性感起来,还解决了被充电线把人绊倒还摔电脑的世纪难题 。如今,这个名字回到了手机身上 。
用上了磁铁的Magsafe,充电的便捷程度提升很显著,线圈可以自己对齐不说,因为有了磁吸力,也可以充电时拿起来进行其他操作 。更重要的是快充,Magsafe在连接上之后会自动激活苹果的私有协议,加上技术升级后85%的转换效率,可以实现15W快充,较Qi协议的7.5W有一倍的提升 。
可以说,充电功率相对保守的Magsafe也许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仍然没有第二家厂商能够如此这般将磁吸充电和快充,以及无线充电的最佳体验一把拿下 。
可以展望的是,按照Magsafe的思路,还会陆续加入对手表和无线耳机的支持 。到时候,苹果当初的构想——用户回到家,摘下手表和耳机、掏出手机,往一块充电板上一扔,就开始充电的场景,就会变成现实 。
第三方在配件上加入磁铁组件并不难,但如果没有获得苹果的认证,你还是只能拥有Qi协议近似于五伏一安的充电体验 。苹果在用Magsafe培养新的用户习惯的时候,顺便重新拿回了对无线充电的标准控制权,还不忘推出了充电器到保护壳,乃至卡包的Magsafe系列配件 。
熟悉的苹果味道,又回来了 。
Magsafe背后的意外赢家
从产品层面来说,Magsafe是有惊喜的,这是一款有着颠覆手机充电体验野心的产品 。
前魅蓝负责人李楠在评价苹果产品策略时,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国内手机厂商一直囿于纯粹的数字竞争,4GB内存一定比3GB要大;但苹果产品优化的思路却是从消费者体验出发,也许纸面参数并不出色,这样的产品往往综合体验更好,也更受消费者喜爱 。
AirPods几乎是这一断论的最佳注脚 。并不出色的音质体验和高昂的售价,不仅没有成为其大卖的阻碍,反倒因为其颠覆性的使用体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 。
事实上,消费电子行业所有重要的投资机会,都离不开对产品本身的判断,尤其是品牌的体量与声量到了苹果这个地步,苹果本身就是风口 。AirPods的成功,让打工的立讯精密市值可以冲上4000亿;那么无线充电、快充的绝佳体验背后,又有什么机会?
简单来看,发射端,也就是Magsafe产品本身其模组总成本在80元/个~120元/个,模组和成品由立讯精密独家供应,材料中铁氧体磁芯占成本15%,天通电子和横店东磁各占50%份额;磁铁占成本45%,杭州象限和华殷磁电各占50%份额;线圈占成本8%,由立讯精密100%供应 。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只是打工人,如果仔细看Magsafe的发布会,会发现里面出现了一个合伙人——贝尔金,它将代理除了Magsafe以外其他的苹果磁吸无线充电产品,还获得了发布会上库克的亲自推荐 。
观众直呼:这哪冒出来的关系户?
事实上,这位关系户可以说和苹果渊源已久 。这位总部位于加州,已有35年的历史的消费电子巨头,以制造一系列电脑和手机配件而闻名 。在苹果营造的万亿生态圈的地基之上,贝尔金可谓是吃尽了智能移动终端浪潮的时代红利 。
当iPhone配件厂,其实不能说是一个好生意,毕竟一头要和同行杀价,一边要给苹果交保护费 。但是当苹果力荐的配件厂,日子就不一样了,比如在iPhone 8/X发布后,贝尔金的无线充电板火速上架苹果官网,和苹果的原生配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自称是“苹果官网里的那抹绿” 。
2018年,为苹果打工多年的富士康终于迈出了自己做品牌的一步,以近9亿美金收购了这家历史悠久的消费电子品牌 。而苹果对老伙伴的试水也卖了个人情,亲自在发布会上吆喝了几声 。
考虑到苹果对Magsafe配件是以车载、家用、保护套、卡包等多场景、多产品线来规划,贝尔金无疑是被苹果推到了一个风口之上,富士康多次折戟的品牌之路,很可能在手机无线充电配件上打开局面 。
尾声
在未来消费电子的体验端,无线化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而无线体验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则是信息传输和能源输送 。
随着云账号协同和各种设备直接对传输协议普及(如苹果和华为自带的设备互传),以及TWS耳机的普及,信息传输问题已经基本走向终结 。能源传输如何实现,就成为无线化最后的门槛 。
苹果为了这一步,已经陆陆续续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加上了的接收模块,正是为此铺垫 。
2019年底,外媒PhoneArena曾表示苹果公司有计划打造“无线手机”,旨在提供“完全无线体验”的iPhone 。这除了符合苹果的长期理念外,一个完全无线、无接口的iPhone会变得更加耐用 。无接口设计让其更加防水防磨损,更为手机内部腾出宝贵的空间,可用来放置更大容量的电池、额外摄像头或者5G天线 。
【苹果Magsafe会是无线手机的倒计时?】 那么Magsafe,会是无线手机的倒计时吗?
责任编辑:tzh
.dfma {position: relative;width: 1000px;margin: 0 auto;}.dfma a::after {position: absolute;left: 0;bottom: 0;width: 30px;line-height: 1.4;text-align: center;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5);color: #fff;font-size: 12px;content: "广告";}.dfma img {display: block;}
苹果Magsafe会是无线手机的倒计时?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