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文言虚词有哪些,文言文的18个虚词( 八 )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项脊轩志》)
(三)动词,到……去 。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文言文中18个虚词有哪些? 一、而
【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
【假借义】
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 【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 不一而足:足,充足 。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
【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 。 刚得到又失去了 。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 。 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 。 不警告就处死 。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
【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
【成语举例】华而不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翼而飞——不劳而获
【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 。 虽然大,却无底 。 原指大得无边际 。 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 。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
【经典文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2011-6-21 19:21回复
小梦 梦_萤火
765位粉丝
3楼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 译时,"何"要后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