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十二生肖是谁发明的,谁创造的动物( 二 )


12生肖是谁发明的?从什么开始的? 中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 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 。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 , 既差我马 。 ”十二生肖之说 , 最晚应形成于汉代 , 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 。 十二生肖的使用 , 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
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 , 发现了上千支竹简 , 这一奇迹的出现 , 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 因为第十一号秦墓 , 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 , 即公元前217年 。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 , 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 , 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 , 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 , 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 , 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 , 如甲子、乙丑等 , 用于计年、月、日、时 。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 , 来代表十二个月令 , 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 , 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 , 也起于东汉 。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 , 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 , 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
也有人认为 , 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 , 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 , 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 , 确定十二生肖 。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 属子时 , 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 , 频繁活动之时 , 称“子鼠” 。 凌晨一点至三点 , 属丑时 。 牛习惯夜间吃草 , 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 , 故称“丑牛” 。 凌晨三点至五点 , 属寅时 。 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 , 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 , 故称“寅虎” 。 清晨五点至七点 , 属卯时 。 天刚亮 , 兔子出窝 , 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 , 故为“卯兔” 。 早晨七点至九点 , 属辰时 。 此时一般容易起雾 , 传说龙喜腾云驾雾 , 又值旭日东升 , 蒸蒸日上 , 故称“辰龙” 。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 , 属巳时 。 大雾散去 , 艳阳高照 , 蛇类出洞觅食 , 故作“巳蛇” 。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 , 属午时 。 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 , 每当午时 , 四处奔跑嘶鸣 , 故称“午马” 。 午后一点至三点 , 属未时 。 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 , 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 , 故称“未羊” 。 下午三点至五点 , 属申时 。 太阳偏西了 , 猴子喜在此时啼叫 , 故为“申猴” 。 下午五点至七点 , 属酉时 。 太阳落山了 , 鸡在窝前打转 , 故称“酉鸡” 。 傍晚七点至九点 , 属戌时 。 人劳碌一天 , 闩门准备休息了 。 狗卧门前守护 , 一有动静 , 就汪汪大叫 , 故为“戌狗” 。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 , 属亥时 。 夜深人静 , 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 , 于是称作“亥猪” 。 就这样 , 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 , 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