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文章插图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田面水过少, 插秧机行走困难, 秧爪里容易粘泥, 夹住秧苗, 秧槽内易塞满杂物, 供苗不匀不齐, 甚至折苗, 造成缺苗严重 。 田面水过深, 立苗不正, 插秧深浅不匀, 浮苗缺苗多, 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 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 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 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 如沉淀不好, 田面过于稀软, 秧苗插不牢, 立秧姿势乱, 插秧机推压边行苗, 插后秧苗易下陷, 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 。 田面硬度过大, 插秧阻力大, 容易伤苗, 插秧深度变浅, 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 造成漂苗、缺苗 。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 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 倒苗、漂苗较多, 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 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 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 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 分蘖延迟, 分蘖质量差, 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 。 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 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 植株发根较多, 生长健壮, 分蘖力强, 因此, 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 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 边三带边插秧, 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 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 同时, 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 提高对潜叶蝇的预防效果 。 插前三带一是带磷: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70%艾美乐6~8克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 如益微增产菌、世绿生物肥等, 按照说明书使用 。
5、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 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 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 。 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 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 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 叶片很快烂掉, 即使叶片保持完好, 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 缓苗慢、返青迟, 如遇不良环境条件, 则死叶、死苗率高 。
6、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 。 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 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 一般在125 株/平方米比较合适;而土壤较瘠薄, 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 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 。
7、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 水深4~6厘米左右, 苗高2/3, 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 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 。 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 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 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 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 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 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 。 在一定条件下, 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 根数增加2条左右 。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 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 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 加快水稻分蘖 。 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 最适水温32~34℃ 。 气温低于20℃, 水温低于22℃, 分蘖缓慢, 气温低于15℃, 水温低于16℃, 或气温超过40℃, 水温超过42℃, 分蘖停止发生 。 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 缩小昼夜温差, 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分蘖, 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 抑制分蘖发生 。 要事先留好出水口, 出水口高度5厘米, 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 降低根系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