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西厢记是谁写的,西厢记是谁做的( 三 )


参考资料来源:

《西厢》是谁写的 〔元〕王实甫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 。 周德清称赞《西厢记》“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高峰之一 。 《西厢记》是一个纯粹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崔莺莺和张君瑞的密约偷情,终成秦晋的凄美悱恻的爱情史,令几代读者为之迷醉,“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这出剧的中心主题,并成为千古名句,而小丫环红娘的名字,最后演化成促成姻缘,成人之美人士的代名词,广为传诵
西厢记说的哪个朝代的什么故事,作者属于哪个朝代? 西厢记》 元?王实甫作 。 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 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 。 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 。 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 。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 。 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此剧流传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 。 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 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
西厢记是谁写的? 《镜花缘》:清代小说家李汝珍
《西厢记》:王实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