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风俗

【过年的风俗】客家人认为进入腊月的廿四就是“入年挂”了 , 也就意味着这个“年”就开始了 。 首先要做的是大扫除 。 家家户户抹抹洗洗 , 把家居整理得干净整洁 。 大人们要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 让他们提前过个小年 。
      在除夕前一天 , 都会用大木甑蒸“年饭” , 亦称“隔年饭” , 供奉祖先神祗时 , “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 。 还要烧纸钱 , 供桔子、柚子等 , 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 , 取意“有食有财” , “隔年饭”要供奉数日 , 到了初三早晨 , “隔年饭”要重新蒸过 , 全家人一起食用 , 取意“岁岁有余粮” , 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 , 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 。   除夕之夜 , 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 家人即使在外 , 也要尽量设法赶回家中团聚 , 一起饮酒吃年夜饭过大年 。 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 , 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 。

过年的风俗

文章插图
吃年夜饭 , 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 , 称之为“肉丸” , 象征团圆之意 。 年节这一天 , 家家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 , 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 , 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 , 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 , 称之为“封岁”、“上红” 。 除夕之夜 , 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 , 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 , 称之为“点岁火” , 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 。 大家团聚一起 , 辞旧岁迎新春 , 共享天伦之乐 。 除夕之夜 , 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
      正月初一凌晨 , 客家人开大门时要放鞭炮 , 现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时 , 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 , 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 有的人在开门时 , 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 , 在欢腾的鞭炮声中 , 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 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 先人们称之为“三朝” 。 古时客家人初一早 , 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 , 以迎喜神 。 初一早餐 , 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 , 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 。 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 , 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 , 有的还会给“红包” , 旧称“挂颈” 。 到亲戚家拜年 , 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 , 主人备茶果接待 , 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 , 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 , 甚至正月底 。
       在欢度春节时 , 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 , 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 。 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 , 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
1、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吃饺子还有什么:
⑴磨豆腐
在北方过年 , 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 , 炸豆腐 , 豆腐盒子 , 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