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宝与太极拳修炼之杂谈 杨澄甫传杨氏太极拳老谱-太极阴阳颠倒解( 二 )


再次,“慈”是指真诚,对未来充满信心 。 现代人生活得比较浮躁,对成功的追求太过刻意,如果稍有不如意,就会因而抑郁消沉,更无法得到成功,练拳亦是如此 。 应在掌握习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放宽、放松,练功不贪多,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由量变产生质变,这样功成则是自然而然的 。 在练拳的过程中去体悟,适时地把握好尺度,量力而行 。 用淡定、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拳”,真正做到“我练拳,而非拳练我”,这样将收获良多 。 练拳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即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 初学练拳时,先求姿势的开展,用来松开筋骨,舒筋活血,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 体质增强后,练拳仍要求松,不可使拙力,要深入研究紧凑合一,在外能筋骨肉合一,在内有精气神相合 。 方达内外兼修,并体会动静变化、阴阳平衡,使之“一动无有不动”,处处是中心动作 。 在此“紧凑”的基础上得以健身,并深入研究体用为何,此乃臻拳境之缜密 。
最后,“慈”还有柔和、内敛的意思 。 用柔和来修炼自己的内心,用内敛来使自己安静下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化解 。 太极拳的运动,亦是柔和、内敛的运动 。 太极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其并不是手足上的动作,而是腰腹上的动作 。 如果只是单单地专注于手上的动作则是习练太极拳的
一大弊端 。 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是起于腰,而带动全身同随而动的 。 因此在外不必用拙力,要极其柔和;在内则要求延绵不断地增长沉劲,且“神宜内敛” 。 全身的运动与柔和的运动皆是自然的趋势,同时,配以自然呼吸、静心凝神,用意将精神收敛入内,使内外相合,从而进入忘我的拳态 。 如此打拳,可大量出汗但心不剧跳气不喘乱,呼吸平静柔和,使全身处于此种活动状态中,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均匀地周流全身经脉,使经络畅通,祛除病痛,达到身心平和健康,更有益于养生 。

“俭”,一是指俭约、节俭,是一种简单朴实、实事求是的作风,是陶冶人性情的方式 。 其不仅指在物质生活方面要节俭,更表现在对待一切事情上,都要“俭约” 。 比如,在饮食上“俭”,可以养脾胃;在欲望上“俭”,可以养精神;在言语上“俭”,可以养足真气、减少与平息是非……在太极拳修炼当中的“俭”,则是少、精、通之意 。 太极拳艺博大精深,派别繁杂,每派套路之众更可谓恒河沙数,习拳者要想尽数掌握之,即使穷其一生之精力也无法完成 。 现在有很多人追求学拳套之众,并以此为荣去炫耀,殊不知,此乃“拳篓子”之所为,与修炼无益 。
二是有节制 。 节制应该是聚敛精神,储蓄能量,等待时机 。 节制自己的欲望,用“思想”去武装头脑,运用才智去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才能从容地面对、化解危机 。 表现在太极拳上,即为守中用中 。 “守中”就是不丢不顶,中和不偏,以动态的静制对方的动,达到自身的平衡 。 “用中”,是己始终保持自身的“中”,用“听劲”随彼之变化而在调整中继续“守中” 。 如果彼方开始进攻,己则破坏对方的 。 “中”,使其失“中”、失重而倾跌,即破坏对方的平衡 。
三是“理财”与积累 。 是说不可去透支、浪费钱财,不可去随意挥霍,要懂得合理规划、合理投资,合理调配 。 在练拳上,则表现在以养为主上 。 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 ”练拳的过程就是积极的休息,如果有人把练拳当成劳动,那就是伤而非养 。 练拳不养即伤身,不养即百炼功不长 。 练拳得法本身就是养,养内气、养精气神 。 养是多方面的,行住坐卧都可练,并要恰到好处 。 太极处处以意气为主,使五脏、经络、筋骨髓产生能量,从而在技击中发挥很高的效能,无坚不摧;在养生上,获得身心康健,得以不断地储蓄生命元能,求得延年益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