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双廊在哪里,双廊最好吃的


如果你也在双廊??这句话在双廊的哪里大理双廊风光以背负青山, 面迎洱海、紧连鸡足、远眺苍山而独秀 。 既有渔田之利, 舟楫之便, 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 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 大理洱海双廊本是大理洱海边一个小的渔村 。 双廊在洱源县的东南和洱海的东岸, 古名拴廊, 一名良甸村 。 双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 名莲花曲, 清代以后将拴廊改为双廊 。 在大理旅游的发展背景下, 这个千年小渔村独特的美景和当地奇异的人文, 使得双廊名扬天下 。

在双廊西有天生营小岛, 与南面的金梭岛南北相对, 称姊妹岛, 昔上有玉几庵, 故又称王几岛 。 清咸丰年间, 回族杜文秀起义军在岛上建水兵营, 因取名天生营, 有长堤与廊相通 。 杜文秀曾在天生营王波阁门上题“王波阁”匾额和“洱海有蓬莱, 营号天生, 三千溺水谁飞渡;鸡山临岛屿, 人当海上, 十万雄兵难进攻”的木刻对联 。 金梭岛形似织梭镶入洱海, 岛下溶洞多处, 大者可人舟, 称岛中海, 四周岣岩耸立, 海浪拍岸, 飞珠溅玉 。 两岛天然的自然风光为洱海之最, 是大理苍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明代滴滇状元杨慎和大理文人李元阳二人同游苍山洱海, 曾泛游两岛, 杨慎作《游点苍行记》, 李元阳作“天生翼石似金梭, 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 清光夜接月中娥”七言绝句诗传世 。 1959年后曾有《五朵金花》等多部电影在此拍摄外景 。
与世无争的安静甜美
双廊镇的街道顺着洱海海岸线弯弯曲曲地延伸, 在清凉海风中绕出美丽的弧线 。 街道上, 错落有致的大青树下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摊 。 摊主都是村里的白族妇女, 她们笑盈盈地坐在桌子或火炉后面, 闲时纳鞋垫、唠家常, 小摊很是丰富:瓶瓶罐罐的凉粉、支油锅卖煎鱼、木瓜水, 还有很多煮菱角、泡梅子、炸乳扇之类的小零食 。 七八月间的清晨, 也卖鸡枞、牛肝菌等山珍 。 每天黄昏, 男人们就划船出海了, 他们伴着夕阳的余晖, 把网撒到洱海里, 然后悠悠地回家吃晚饭 。 有时, 他们会带回些海菜或者菱角, 也会提前捕获几尾鲫鱼 。 第二天一早, 他们又趁着黎明的微光去收网——大鱼扔进竹篓, 小鱼放回洱海 。 太阳升起时, 他们已摇着橹回到镇上, 新鲜的鱼很快就摆到了大青树下的小摊上 。
白族的传统里, 田间农活、家务琐事等由女人包干, 而男人的职责是学文化、学手艺, 像琴棋书画、盖房造楼、石雕木雕、打制首饰 。 男人的服装已经汉化, 而妇女们都还穿着白族服饰, 和大理城楼下金花们的改良白族服装不同, 双廊女人的衣服以蓝色为主调, 系一条围腰, 包一块深蓝的扎染头巾, 简洁朴实 。 在街上常常碰见背娃娃的妇女, 用一根布带将摇篮绷在额头, 手里拎着蔬菜或拿着饭碗, 脚步匆匆, 去市场售卖或给田间的人送饭 。
物集天华, 厚德载物
“山则苍茏垒翠, 海则半月掩蓝”, 这是杨升庵眼中的洱海双廊 。 “这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最完美、最动人心魄的视觉感受, 在漫天金色的夕晖中, 我被震撼了 。 ”这是双廊给当代作家苏童带来的心灵之颤 。 来双廊的艺术家很多, 因为双廊实在是太美了 。 有钱的艺术家在双廊买地建别墅 。 没钱的艺术家就在双廊租房子住, 住在地道的白族人家, 像当地人那样生活 。
南怀瑾的弟子, 白族青年油画家赵青, 最早在南诏风情岛上建了一座房子, 当时的南诏风情岛还是一座荒岛 。 他将这幢房子命名为“虚设之城”, 还在自己的诗集里写下这样的句子“虚设之城完成虚设之城的使命, 我是虚设之城的子民 。 ”别墅建在小岛边缘的一大片沙滩上, 是就地取材, 顺地势而建的具有白族民居风格的建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