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大熊猫生活在哪些地域,大熊猫生活在我国什么地区


大熊猫分布在什么地区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 。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 。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
大熊猫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 。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49个县(市、区),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6大山系中 。 其中75%左右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四川 。
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 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 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

扩展资料:大熊猫的进食习惯

【历史地理知识|大熊猫生活在哪些地域,大熊猫生活在我国什么地区】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 。 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以及相对锋利的爪和较发达的肉垫 。 在慢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为主食,并演化一些适应以竹为生的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竹 。
大熊猫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手脚并用地收集、准备食物和进食 。 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在什么地方——坐着、平躺、侧倚——它们只是不停的剥竹竿,吃竹叶 。 大熊猫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
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 。 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 。 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 。
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 。 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大约25×20米的浅坑舔饮 。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要食物,而竹类却难以消化、吸收 。 由此,使大熊猫的能量摄入受到极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尽量多地摄入能量,尽量少地消耗能量 。
参考资料: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 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