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互为辩证 , 太极拳技击大概更能体现这个判断的真理性价值 。 武术散手技击瞬息万变 , “动缓则缓随”易 , “动急则急应”难 , 太极拳理想技击境界首先是要“引进落空” , 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开宗明义地说:“能引进落空 , 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 , 不能四两拨千斤 。 ”当对方以极快的速度打来 , 你怎能够以很慢的速度去接手呢?这当然要快 。 当将对方引进落空之后 , 机会稍纵即逝 , 你怎能以很慢的速度將对方拨倒呢?这当然也要快 。 “彼微动 , 己先动”之动更要快 , 快从何而来?这就不是慢练架子所能完成的了 , 快速反应需要平时也要兼练快架子、快推手、快散手 。 所以李亦畬在《五字诀》中说要“如皮燃火 , 如泉涌出”;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要“蓄劲如张弓 , 发劲如放箭”;陈长兴在《用武要言》中说要“心如火药手如弹 , 灵机一动鸟难逃”;《杨氏九诀》说要“力在驚弹走螺旋”;此刻是一点也不能慢的 。 在各成熟的武术流派中 , 几乎都有类似“引进落空 , 四两拨千斤”的技术概念 , 太极拳尤其重视这项技术且充分发展了这项技术 。 武术技击招法无数 , 当对方腿击搂膝、佯攻假打、拳打寸劲 , 或者也是以后发制人等等 , 单一招式即不可能战胜对手 。 太极拳也有许多其它技法 , 杨澄甫有极深的推手功夫 , 但他在《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 , 仍然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太极拳套路中 , 几十个式了的使用方法 。 如果说太极拳的全部技术就是所谓推手八法或者十三势 , 杨氏何须再说那么多呢?除孙氏太极拳外 , 大多数流派都非常重视招法训练 , 太极拳与其它武术种类一样 , 也要进行全面技术训练 , 在此广博的基础上 , 再发挥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几招绝活 , 才能够达到理想技击境界 。
可以肯定地说 , 小力打大力可以做到 , 手慢打手快则做不到 。 自王宗岳《太极拳论》问世以来 , 太极拳界始终奉其为神明 , 王氏提出小力打大力、手慢打手快的技击理想 , 其它经典理论著作虽并未很多地强调 , 事实上也是在努力发展这种理想 。 《太极拳论》否定了武术中单纯以“大快”胜“小慢”者 , 就整个战略思想说这是不错的 。 《太极拳论》说太极拳时 , 富于浪漫地夸张 , 给读者以无限遐思 , 有很高的艺术性 , 这种艺术性或许无意地误导了一些人 。
甚至连杨澄甫这样的大师 , 也以为“一羽不能加 , 蝇虫不能落” , 真的能够使燕雀在太极拳家手中飞不去者 , 更何况一般学拳者呢?《太极拳论》说:“观耄耋能御众之形 , 快能何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老太极拳家出手虽慢 , 却能战胜多个对手 , 以说明慢能制快 。 澄甫先生大概心理上不敢怀疑 , 实践上却实在做不到 , 或者连他自己根本就不相信 , 《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讲了许多杨氏前辈如何厉害的故事 , 当说到《太极拳论》这一句话时 , 也只是说其父健侯晚年尚能敌八九人 , 却并未说谁能长于以慢手打快手 。 我们且不说衰毁之年是否还能对阵 , 即使是老年人能与青年人相敌 , 耄耋之年出手就一定是慢的么?除非对手不加躲闪 , 摆好架势等着挨打 , 即使是如此 , 发力一瞬间也一定是快而不是慢 。 所谓以慢制快者 , 大概是形容技法娴熟者 , 能够从容不迫对敌之狀罢?总之 , 如果望文生义地以为 , 太极拳慢练不是一种由慢而快的手段 , 误以为慢练就是目的 , 是对太极拳慢练的误解 。
推荐阅读
- 健康知识|拔尿管前怎样训练膀胱
- 健康知识|怎样训练狗狗睡狗窝,狗狗喜欢睡尿盆咋办
- “太极腰”的锻炼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坐腕
-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陈自强老师答问 太极求真-太极劲
- 学拳须明理 太极拳的呼吸练法
-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太极拳理论里的隐语
- 太极拳的走架打手 冯志强论太极拳
- 职业泰拳训练秘法 如鞭似铁
- 武当原始太极拳三十七式 张达泉太极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