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 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 。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 。 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 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 。 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
写一副对联,怎么写??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①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
②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
③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
④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
⑤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 。 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 。 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 。 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 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来怎么写,来怎么写好
- 学习知识|则怎么读,姓则怎么读
- 学习知识|累怎么读,好累的累的拼音
- 学习知识|宾怎么读,宾着 什么意思
- 学习知识|劲怎么读,劲怎么打拼音
- 学习知识|尺怎么读,尺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 学习知识|蒙怎么读,犭蒙怎么读
- 学习知识|音标怎么打出来,英语48个音标分别怎么读
- 学习知识|燕怎么读,燕的拼音怎么拼读
- 学习知识|罗马音怎么读,罗马音看怎么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