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出麻疹有哪些症状,过敏和疹子的区别图片( 二 )


【历史地理知识|出麻疹有哪些症状,过敏和疹子的区别图片】2.出疹期(约3-10日)
高热不退 , 疹点外出 , 先从耳后发际 , 继则头面、颈部、胸腹、四肢 , 最后手心、足底、鼻准部即为出齐 , 疹点初起细小而稀少 , 渐次加密 , 分布均匀 , 疹色黯红 , 稍高于皮肤 , 触之中手 , 伴口渴引饮 , 眼泪汪汪 , 目赤哆多 , 畏光羞明 , 咳嗽加剧 , 烦躁或嗜睡 , 舌红 , 苔黄 , 脉数 。
3.收疹期(约3-4日)
疹点出齐后 , 依次渐退 , 皮肤呈糠鼓状脱屑 , 留有色素沉着 , 热势渐退 , 胃纳增加 , 精神好转 , 咳嗽减轻 , 舌红少津 , 苔少 , 脉细数无力 。

有谁知道出麻疹是什么样的症状 越祥细越好 【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 , 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 , 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 , 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 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 。 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 , 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 , 甚至有一过性皮疹 , 但甚罕见 。 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图1) 。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 , 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 , 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 。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 , 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 发热常日低夜高 , 逐日升高 , 可达39~40℃ , 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 , 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 。 咳嗽渐加重 , 多半为干咳 , 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 , 咳嗽往往带嘶哑声 , 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 常伴胃纳减退 , 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 , 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 , 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 , 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 此种细小口腔内疹 , 呈白色 , 为0.5~1mm针尖大小 , 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 。 初起时仅几个 , 很快增多 , 且可融合 , 扩散至整个颊黏膜 , 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 , 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 , 极少发生于硬、软腭 。 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 , 周围红晕 , 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 , 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 。 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 , 迅速消失 , 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 。 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 , 数小时内就消退 , 称为前驱疹 。 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 , 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
(3)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 , 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 。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 , 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 , 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 , 最后达四肢 , 直至手心脚底 , 2~3天就波及全身 。 皮疹以斑丘疹为主 , 开始时颜色鲜红 , 压之退色 , 大小不等 , 平均直径2~5mm , 分布稀疏分明 , 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 , 聚集融合成片 , 色泽也渐转暗 , 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 , 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 。 病情严重时 , 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 , 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 , 并快速隐退 。 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 体温进一步升高 , 可达40℃以上 , 精神委靡、嗜睡倦怠 , 或终日烦躁不安 , 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 , 分泌物多 。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 肺部常闻干、湿?音 。 胸部X线检查 , 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 肺纹理增粗 。 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 , 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 , 皮疹也都密集 , 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