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土鲶和大口鲶如何区别,鲶巴郎和鲶鱼的区别( 三 )


南方大口鲶和东北六须鲶有什么区别啊? 土鲶鱼
土鲶鱼这一名号 , 在生物分类学上 , 属于辐鳍鱼网新鳍鱼亚网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 , 学名叫Silurus asotus,俗称土鲶 , 鲶巴郎 。 体态前部粗圆 , 尾部侧扁 , 头部宽平 。 吻短而宽圆 。 两对鼻孔 , 口裂大 , 下颌稍突出 。 幼鱼时有须3对 , 成鱼时退化为2对 , 上颌须比头稍长 , 下颌须为上颌须长的1/3~1/5 , 平时大家只注意到1对长须 , 常常误认为土鲶鱼只有两根须 。 鲶鱼通体裸露无鳞 , 皮肤光滑 , 黏液发达 。 背鳍短小 , 仅具5软条;臀鳍长 , 后方与尾鳍相连 , 具70-85软条;胸鳍具有一锯齿状之硬棘 , 12-14软条 。 体呈暗灰色或灰黄色 , 体背侧灰黑色 , 腹部白色 , 体侧有不规则的白斑或不明显的斑纹 。 它是初级淡水鱼 , 通常个体很小 , 难得超过1公斤以上 , 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 , 属肉食性鱼类 , 性凶猛而贪食 , 以虾、小鱼及其它无脊椎动物为食 。 土鲶鱼数量较少且不易钓获 , 味道极其鲜美 , 属珍贵鱼种 。
胡子鲶
鲶形目胡鲶科胡鲶属胡子鲶 , 学名叫Clarias fuscus , 是一种市场上常见的鲶鱼 , 其实是它跟上段所提鲶鱼体型相似 , 也是光滑无鳞头扁有须 , 最典型的区别就是背鳍 , 它的背鳍基部长 , 有软条55-63根;臀鳍与背鳍同形 , 其软条39-46 , 不与尾鳍相连 。 另外它有四对须 , 即我们常说的有8根须 , 其鼻须与颏须各一对 , 较短;上下颌须各一对 , 较长 。 体色通常呈黑色 , 栖息于河流、沟渠、湖沼与稻田等泥质水体之中 。 食性广 , 不仅捕食小鱼、虾 , 也摄食腐败的动植物碎屑 。 胡子鲶与土鲶鱼差别很大 , 土腥味较重 , 很多人弃之不食 , 价格比较低廉 。
大口鲶
又称南方鲶 , 是我们常见的很好吃的那种鲶鱼 , 小队长常钓的鲶鱼应该就是这种鲶鱼 。 大口鲶与土鲶鱼同属鲶形目鲶科鲶属 。 学名叫: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 成鱼有须2对 , 幼鱼阶段有须3对;大口鲶与鲶鱼最明显的区别是胸鳍剌内侧光滑 , 而后者有锯齿 , 手摸很容易区分 。 此外它的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 , 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以上 , 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 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 , 也吃水生昆虫和鼠类等 。 鲶鱼餐厅所用的鲶鱼绝大多数是大口鲶 , 它的肉质细嫩 , 味道鲜美 , 属产地群众极为推崇的高级鱼种之一 。
乌江鱼
乌江鱼其实是指在乌江里生长的各种野生鱼类 , 并不是某种特有的鱼类 。 譬如小餐厅的菜谱上标的乌江鱼 , 具体品种其实就是鲤鱼和草鱼两种 。 而在西南地区广大食客大力追捧的是乌江鱼 , 其实是乌江野生大口鲶 , 只不过大多餐馆用的都是人工饲养大口鲶 , 还有些餐馆用其他鱼充数 , 号称江团 , 更有用胡子鲶来充数的 。
江团
长吻鮠 , 学名叫Leiocassis longirostris , 鲶形目鲿科鮠属 , 俗称:鮰鱼 , 江团 , 肥沱 , 肥王鱼 。 它体长 , 吻锥形 , 向前显著地突出 。 须4对 , 细小 。 无鳞 , 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 , 脂鳍肥厚 , 尾鳍深分叉 。 体色粉红 , 背部稍带灰色 , 腹部白色 , 鳍为灰黑色 。 长吻鮠也是肉食性鱼类 , 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 , 生长速度较快 , 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 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 , 常见者多为2-4公斤 。 其肉嫩味鲜美 , 富含脂肪 , 又无细刺 , 蛋白质含量为13.7% , 脂肪为4.7% , 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 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 。 而且其鳔特别肥厚 , 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 。 鮠鱼的背鳍刺和胸鳍刺有毒腺 , 为淡水刺毒鱼中毒性较强者 , 被刺后立即发生剧痛、灼热 , 伤口被穿刺撕裂、出血、局部肿胀 , 个别会引起发烧 , 患处疼痛带痒 , 半小时至1小时后方止 。 可以看出 , 江团跟鲶鱼的外型有显著不同 , 只要记住其典型特征 , 是很容易区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