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是谁和谁( 三 )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故事的真实性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 。 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 。 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 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 。 我没看到原诗,姑且存疑 。
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 。 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
参考资料来源:

纸上谈兵的典故,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故事
相传赵国有一位差不多与廉颇齐名的上将军赵奢,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 赵奢有一个儿子赵括,也读了许多兵书 。 他除了读书,还喜欢在家里向客人演讲兵法 。 赵括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所以宾客们都赞扬赵括精通兵法,称赞他真是一个将门虎子 。 不知天高地厚小家伙,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自认为天下第一 。 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 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 。 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轻率,这就一定要坏事 。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 。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派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于是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 两年后,秦国派王龁把上党团团包围 。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赵括 。
赵括是赵国的将门之后,他的的父亲赵奢是战功累累的大将军 。 赵括也是从小熟读兵书,可是却并没有实战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