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满觉陇的“建法茶座”独占一块好地面 , 高出路面将近两米 , 坐拥几十棵桂花树 , 据说还有乾隆年间“宝树” 。 每年9月、10月 , 桂花开了 , 黄金季节也就来了 。 茶座主打产品不过三样:龙井茶、农家菜、桂花栗子羹 。 整个“桂花季”持续一个半月左右 , 大概能赚两到三万元——这笔钱谈不上多 , 但堪称“坐着挣钱” , 等着别人送钱上门 。
80年代初 , 改革开放让杭州人的“生意经”更灵活 。 满觉陇人试图用“一杯茶”打开致富路 , 一杯茶五分钱 , 让南来北往的客人“知味停车” 。 再用“一棵树”树立品牌 , 千年桂花树 , 让东去西行的客人“闻香下马” 。 那时 , “摆茶摊”的方式已开始流行 , 村口几百米石子路 , 每棵树下都有一个茶壶、若干暖瓶茶杯、几个板凳 。 简单点的 , 直接就铺开席子在地上 。
满觉陇总共有8000多棵桂花树 , 属于集体所有 。 20多年前 , 村里按承包到户的原则 , 根据产花量把树分给村民 。 至于分到的桂花树在山上还是路边 , 全靠抽签决定 。 “建法茶座”的主人运气好 , 一下抽到了“老桂花厅”的绝佳位置 。
1983 年 , 桂花被选为杭州市花 。 1985年 , “满陇桂雨”被评为杭州“新十景”之一 。 1988年 , 杭州西湖区政府定于每年国庆前后在满觉陇举办西湖桂花节 。 1999年 , 建成占地面积近300亩的“满陇桂雨公园” , 并正式将西湖桂花节列入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庆活动 , 每年参加西湖桂花节赏花活动超过10余万人次 。
也正是在第一届“西湖桂花节”启动之后 , 满觉陇大批路边茶摊“鸟枪换炮” , 都开起了像模像样的“桂花茶座” 。
满觉陇108号的糖桂花加工场 , 是“桂花生意”的另外一种类型 。 这里曾是许多“老杭州”专程来买糖桂花的地方 , 如今只卖半成品 , 主要面向食品企业 。
79岁的沈启龙是此间主人 , 他做了一辈子糖桂花 。 上世纪50年代 , 他进入村里的糖桂花加工厂 , 从学徒很快成为经办员 , 专门负责糖桂花的销售 。 1958年 , 他去上海十六铺码头 , 1块5角钱一斤的糖桂花 , 一下就被抢着卖光了 。
文革前夕 , 糖桂花加工厂被关停 。 等它重新开起来 , 已经是20年后的事 。 1999年 , 村里彻底关闭了加工厂 。 沈启龙觉得可惜 , 决定把“厂”变为“场” , 以个体经营形式 , 继续糖桂花加工 。 每年10月前后 , 村民们到山上打桂花 , 再一筐筐卖给沈启龙家 。 每斤收购价差不多7块钱 , 每棵桂花树差不多能打30到50斤桂花 。 按照古已有之的腌制方法 , 一个半月后即可成形 , 再卖到食品厂 , 作为月饼、麻饼、糕点、蜜饯、甜羹等点心的辅助原料 。
文章插图
桂花树行情也在涨 , 绿化正在成为巨大商机所蕴藏的空间俗称“状元红”的百年大花丹桂 , 现在售价将近10万元 。 当年收购价不到2000元 , 在园林公司种了不过10年 , 价值翻番几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