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活动时间: 双休日、“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寒暑假 。 六、活动内容:1、参与社区管理 , 参加义工等活动 。
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 , 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 , 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 , 开展植绿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
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 3、发扬助人精神 , 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 , 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 , 重晚情”活动 。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 , 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
6、普法宣传 。 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宣传《劳动法》 , 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
7、积极参加“感动无锡”、“活力无锡”寻访实践活动 , 并有学生活动小组获奖 。 8、参加“文明使者在行动”交通协勤活动 。
9、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 10、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
七、活动效果:(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 , 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 , 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 , 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 , 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 , 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 , 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 , 懂得理解和尊重 , 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 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 , 接触社会现实 , 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 , 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 , 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 , 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 , 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 。
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 , 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 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 , 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 , 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 , 懂得欣赏自然的美 , 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 。 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 , 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 , 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 。
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 , 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 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 , 掌握基本的技能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 , 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 , 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 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 , 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 , 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
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 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 体验关怀的温暖 , 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 。 通过与人交往、合作 , 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