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生命力超强,既耐干旱又能抵抗潮湿,无论是大太阳或树荫下它都能适应 。 根浅,分布广,能固定在表层泥土上 。
最厉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浊的空气,因为它长满了绒毛的叶片,既能调节水分,又能吸住灰尘,最适合种在人多车多空气污浊的大都市,可以发挥清静空气的功能 。 通常在春、秋两季开花 。
杜鹃花的代表种,就是俗称的“映山红” 。 它几乎遍布长江流域各省以至云南、台湾等山地和丘陵上的疏林或灌木丛中 。
漏斗状的花,花瓣有酸味,可当水果吃,但一次食用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鼻出血 。 注意: 黄色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 。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2米;枝条、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 。 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 。
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花冠鲜红或深红色,宽漏斗状,长4—5厘米, 5裂,上方1—3裂片内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头头状 。 蒴果卵圆形,长约1厘米,有糙伏毛 。
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 为酸性土指示植物 。
叶含黄酮类(杜鹃花醇)、三萜成分、乌苏酸 。 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灌丛中;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东至台湾、西南达四川、云南;湖北麻城拥有中国最大的古杜鹃花群落,已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获批 。
世界分布:杜鹃花在全世界约有960余种,亚洲最多约850种,北美洲24种,欧洲9种,澳大利亚1种,中国约占560种,占全世界种类的59% 。 我国的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杜鹃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
生长环境 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 。 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
杜鹃花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出现,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有单瓣及重瓣的品种 。 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 。
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 。 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 会导致植株死亡 。
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 。 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
繁殖方法 1 。 扦插法:此法应用最广,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性状稳定 。
①时间,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中旬,春鹃、夏鹃在6月中下旬,此时枝条老嫩适中,气候温暖湿润 。 ②插穗,取当年生刚木质化的枝条,带踵掰下,修平毛头,剪去下部叶片,保留顶部3片至5片叶,保湿待插;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质可用兰花土、高山腐殖土、黄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长的1/3至1/2为宜,扦插完成后要喷透水,加盖薄膜保湿,给予适当遮荫,一个月内始终保持扦插基质湿润,毛鹃、春鹃、夏鹃约一个月即可生根,西鹃约需60天至70天 。
2 。 嫁接:可一砧接多穗,多品种,生长快,株形好,成活率高 。
①时间,5月至6月间,采用嫩梢劈接或腹接法;②砧木,选用2年生的毛鹃,要求新梢与接穗粗细得当,砧木品种以毛鹃“玉蝴蝶”、“紫蝴蝶”为好 。 ③接穗,在西鹃母株上,剪取3厘米至4厘米长的嫩梢,去掉下部的叶片,保留端部的3片至4片小叶,基部用刀片削成楔形,削面长约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