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蟋蟀 , 咱们北京人称之为“蛐蛐” , 又名促织 。 民间有“促织鸣 , 懒妇惊”的俚语 。
风 紧秋寒 , 过冬的服装不可再迟缓 , 促织鸣唱即是节气已到 , 催妇人做针线女红 , 织布成衣 。 蟋蟀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昆虫 , 北京地区的蛐蛐以京北苏家坨的“伏地儿蛐蛐”和京西福 寿岭的“青麻头”最佳 。
老北京养蛐蛐、斗蛐蛐的用具极讲究 , 在冬至前用的澄浆罐 , 是用 澄浆泥淀制成型、入窑烧制而成的 。 三四十年代 , 制作艺人中以“泥人黄五”、“大关”、“通州李”等最著名 。
养蛐蛐 , 趣在蛐蛐的厮斗与鸣唱 , 一般的蛐蛐拼斗并不引人注意 。 自中秋 节后至重阳节左右 , 一些专门养蟋蟀的 , 备好战场 , 随即下帖约人 。
请帖外皮写的多半就是 “乐战九秋” 。 蟋蟀的争斗 , 本是昆虫的一种自然本能 , 却往往掺入许多人的成分在其中 。
五六十年代 , 蛐蛐是北京儿童不花钱或极廉价的玩意儿(当然此间无上品) , 大概没有哪个男孩子没玩过蟋蟀 。 金鱼 享誉国内外的水中宠物金鱼 ,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金鱼系鲫鱼变种 , 因其色赤而鳞片闪烁若金 , 故名金鱼 。 金鱼的品种很多 。
望天、龙睛、珍珠、红头、帽子、绒珠、水泡眼、狮子头……北京人图吉利 , 养金鱼讨的是“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 。 在北京人的口语中 , 宫廷中四尾的珍贵金鱼称为“金鱼” , 而各色的两尾鲤鱼类的金鱼称为 “小金鱼儿” 。
加一个小字 , 再读出儿化音 , 这鱼可就两码事了 , 其价格相差也甚远 。 小金 鱼儿十分耐寒 , 腊月、正月是小金鱼儿最好销的季节 。
贫穷者买两条小金鱼儿 , 又哄孩子 , 又图吉利 , 讨个“来年有余”的兆头 。 其实 , 孩子玩了几天之后鱼就全到上面“仰泳”了 。
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主儿 , 家中养鱼则专有鱼把式伺弄 。 老北京家庭养鱼的 , 一般都以圆形三足缸或长方形玻璃缸为多 , 家庭富足者则用瓦盆饲养 。
因时间用的已久 , 盆内都有一层绿茸苔 , 观鱼更为艳丽 。 养鸟、养鸽子 北京人养鸟久已有之 。
养鸟的人 , 有闲阶级为多 。 文人多养百灵、靛颏、红子一类;体 壮者多养画眉;撂地卖艺者则多养交咀、“老西儿”一类 。
无论文人墨客、梨园名优、杏林 国手还是车夫、轿夫都有好养鸟的 , 只是贵贱不同而已 。 算命先生多养驯化成熟的黄鸟 , 以用其叼卦骗人 。
早年间北京养鸽者众多 。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曹禺先生的《北京人》中 , 都有对 鸽子的描写 。
老北京的鸽子市很热闹 , 诸如阴历逢七、逢八的护国寺庙会 , 逢九、逢十的隆福寺庙会 。 此外 , 在崇文 。
4.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乐趣呢老舍与养花:
养花 , 这是身居北京城多年的老舍一大爱好 。 老北京的一般住户 , 家中都养三种植物:枣树、夹竹桃、石榴树 。 枣树直接栽在院里 , 而夹竹桃、石榴树要栽在盆里 , 这两种植物开红花 , 有一种喜庆气氛 。 《四世同堂》里所写的小羊圈8号院 , 就是老舍的诞生地 , 院里至今还有一棵百年枣树 。 ,
老舍的父亲是八旗护城的卫兵 , 在八国联军打北京时牺牲了 , 他就十分喜欢养花 。 老舍将这个爱好继承下来 。 老舍的哥哥比他大8岁 , 不好找工作 , 后来请到家里帮助养花 。 在哥哥的指导帮助下 , 老舍养了300多盆花 , 100多个品种 。 老舍写过养花的散文 , 当时还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