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青团是哪里的特产,青团的由来和寓意( 二 )



查查青团的做法 , 发现还有更多的说法 , 有的说用青菜汁 , 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 , 过程倒都差不多 , 绿色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 , 漂去苦涩味后 , 捣烂 , 配上糯米、早籼米磨成的米粉拌匀 , 揉和 ,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 也有用枣泥、玫瑰等等其它馅料的 , 在包馅时 , 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 团坯制好后 , 将它们入笼蒸熟 , 出笼时另用熟菜油均匀地用毛刷刷在团子的表面——这就成了 。 最有名的“正仪青团” 采用一种叫“浆麦草”的野草洗干净泡在盛石灰的盆里 , 在浸泡一段时间后 , 捞出捣烂 , 拧出青汁 。 正仪青团的特点是存放七天不破、不裂、不变色 , 刚出笼的团子葱绿如碧玉 , 油亮似翡翠 , 甜而不腻 , 肥而不腴 , 在清末年间曾被列为节令贡品 。 苏州城内最负声名的当属“黄天源糕团店”的了 。 这当儿估计早已人满为患 , 队伍大概排出去很远了 。 另外采芝斋的销售量也很惊人 。 前两天在超市里看到保鲜装的一盒盒青团摆得如小山般 。
青团是哪个地方的特产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 , 青色的 , 用浆麦草的汁拌进面粉里 , 再包裹进豆沙馅儿 。 那种味道 , 就像是春天的味道 。 绿绿的松软的皮儿 , 不甜不腻 , 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 有一点儿黏 , 却不粘牙齿 , 再加上清甜的豆沙 , 入口即溶 , 简直让人停不了口 。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 。 而青团便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 , 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
青团子的做法:
主料:糯米粉60克 , 粘米粉50g 。
辅料:豆沙135克 , 麦草100g 。
调料:色拉油15克 。
青团子的做法
1.麦草去掉硬梗 , 留叶片 , 冲洗干净;锅内放适量的水煮开 , 放入麦草用开水焯烫一下 。
2.捞出后过凉水;用剪刀将焯烫后的麦草切碎 , 放入料理杯内 , 加入适量水搅打成泥 。
3.把打好的泥放入漏勺或纱布中 , 过滤出渣 , 留取青汁 。
4.粘米粉及糯米粉混合后放入盆中 。
5.青汁加热后倒入粉中 , 和成团 。
6.倒入色拉油继续揉 , 揉至面团光滑 。
7.揉好后的面团 , 分割成50克每份的剂子 , 豆沙分成15克每份 , 分别滚圆 。
8.取一个小剂子 , 稍按扁 , 放入豆沙馅;用右手的虎口慢慢向上收口;收口向下揉成一个圆;笼屉内垫上蒸笼纸 , 放上包好的团子 , 大火蒸10分钟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