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月经是怎么形成的,子宫内膜脱落真正图片


经血是怎么形成的 月经形成的过程主要是在女性青春期的时候 , 卵巢逐步发育完善 , 开始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 并且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 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激素的作用下 , 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的变化 。 从增殖期逐渐向分泌期过渡 , 到达分泌期之后由激素水平下降 , 子宫内膜暂时性的失去了雌孕激素的支撑 , 就会出现撤退性的出血 , 这样就形成了月经 。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是在28-30天一次 。
月经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 才能说明这一问题 。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 。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 , 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 , 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 , 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 。 到了青春期 , 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 , 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 , 同时合成雌激素 。 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 , 卵铴壁塌陷 , 细胞变大、变黄 , 称为黄体 , 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 随着卵巢的变化 , 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 , 内膜细胞增多、增大 , 知管变得愈加迂曲 , 呈螺旋状 , 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 排卵后 , 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 子宫内膜发生水肿 , 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 , 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 , 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 , 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 , 称为妊娠 , 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 , 在排卵后14天左右 , 黄体萎缩 , 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 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 , 内膜坏死而脱落 , 引起出血 , 形成月经 。 因此 , 月经周期的长短 , 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 , 一般为28-30天 , 但因人而异 , 也有23-45天 , 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 。 只要有规律 , 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 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 , 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不超过100毫升 。
什么是月经 , 月经是怎样形成的? 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 , 卵巢开始分泌两种荷尔蒙 , 即雌激素和孕激素 , 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变化 。 卵巢在未产生成熟的卵子之前 , 便开始分泌雌激素 , 刺激子宫内膜增厚 。 当卵巢中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后 , 卵泡本身变成黄体 , 它分泌的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和充血 , 以备接受及孕育胎儿 。 如果卵子在排出后未能受精 , 黄体就会慢慢萎缩 。 这时候 , 卵巢只能分泌小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 , 使子宫内膜由子宫腔经阴道排出 , 这便是“月经” 。
月经周期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计算的 , 大多为28-30天 , 正常范围在25-35天 。 青春期由于卵巢功能还不稳定 , 因此月经周期也往往不规则 。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涉及到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 。 内外因素的刺激均能影响这些部位的互相协调作用 。 内部因素如营养不良、贫血、代谢紊乱 , 外部因素如精神过渡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 都会通过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 , 导致月经失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