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怎么养,养观赏小河豚要注意什么


小河豚鱼该怎么养? 河豚怎么养
1.饵料投喂
河鲀入池后, 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 应定时投喂 。 进池初期先诱食, 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 投喂湿的颗粒饵料, 现做现喂, 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 每天投喂1~2次 。 水温在12℃以下时, 河鲀食量明显下降 。 水温在10℃时, 河鲀基本不再摄食, 这时要停止投饵 。 投饵时应尽量使河鲀吃好, 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 以防水质恶化 。 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 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
2.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时, 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 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 。 水温适宜, 河鲀尚能摄食, 需要投饵, 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 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 河鲀停止摄食, 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 间断性充气, 每次充气30分钟, 停气30分钟 。 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 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 。 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 防止污染水质 。
3.鱼病防治
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 容易发生疾病 。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 清除体表寄生虫, 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 。 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 一般每隔10~15天, 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 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 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 隔离治疗, 以防鱼病蔓延 。
4.水温控制
在河鲀越冬过程中, 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 。 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 要采取升温措施, 提高水温至14℃左右, 并控制恒定 。
5.倒池换水
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 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 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 改善池水环境, 减少鱼病的发生, 提高越冬成活率 。 一般1个月倒池1次, 对越冬池彻底消毒 。 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 可减少劳动强度, 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 。 一般每天吸污1~2次, 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 减少水体污染 。 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 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
河豚的食用方法
河鲀肌肉洁白如霜, 肉味腴美, 鲜嫩可口, 含蛋白质甚高, 营养丰富 。 唯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 经处理后, 始可食用 。 腌制后俗称“乌狼鲞” 。 卵巢可提制河豚毒素结晶, 供医药用 。
河鲀鱼体内富含DHA、EPA和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 。 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锌等元素的含量高于甲鱼和海参 。 安全食用河鲀, 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脑健脑、提高视力、抑制肿瘤等作用 。 此外河鲀鱼还有健胃养胃功效 。
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鲀;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不吃河鲀, 不知鱼味 。 ”食用河鲀肉, 除品尝其鲜美外, 还有降低血压, 治腰腿酸软, 恢复精力等功能 。 食用河鲀, 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鲜, 加工处理要极为严格 。 方法是沿脊骨剖开鱼体, 将皮肤撕下, 砍掉头, 挖去内脏, 将鱼肉在清水中反复洗涤, 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
一吨鲜河鲀肉出口价高达3千多美元 。 在日本, 每斤活鱼合人民币40多元且供不应求 。 日本有关机构, 为了满足日本人民对河鲀的需求, 多次与我国有关方面协商, 希望从中国进口河鲀鱼 。 除鲜食外, 它也可腌制、腌制成咸干品, 食用更为安全 。 腌制方法是:把洗净之鱼肉, 加5~10%的盐腌渍, 半月后出晒, 如在腌制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等, 能更有效地破坏河鲀毒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