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珍珠怎么养,珍珠养护( 三 )



由此可见,利用“有核插种”,还可以将插种核制成佛像、人像、动物、文字及其 它图案,从而生成“异形珠”,极具观赏价值 。

由于贝(蚌)自身的生长发育,身体运动核寿命原因,以及可能的贝(蚌)类疾病、水质营养等因素,人工插种培植的珍珠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能获得成功 。 再说,要想人工人工育珠,必先解决好“人工育珠”的问题 。 因为蚌是珠母 。 因此人工培殖珍珠目前仍是一门复杂的发展中的技术 。

我国的人工养珠技术,最早大约可追溯到宋朝,当时有一位姓谢的礼部侍郎,已试用了“有核插种”的培殖技术 。 而大规模进行人工养珠,仅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 。

1970年,我国人工养珠大约生产了60-70吨珍珠,至1995年,已达300余吨,其中海水珠占5% 。 (海水珠因生产条件较差,如潮汐、台风影响等,不易多年养殖,因此一般以生产有核珍珠和异形珠为主) 。

值得指出的是“人工养珠”与“人造珍珠”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 。 前者的生成机理特别是无核珍珠,完全与天然珍珠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品质 。 而后者是采用某些塑料成型或用蚌壳粉(先磨去蚌壳表面的色素层)合成的技术,用机器制造出来的仿珍珠制品,可简称仿珠,仿珠虽圆度极好,大小随意且整齐划一,但色泽呆板,质感浅薄,虽美观然无珍贵之感,只能用于一般装饰或特殊装饰(如舞台服饰) 。 珍珠与仿珠极易鉴别,只须看光泽及颗粒形状便可区分 。

从天然珍珠到人工养珠,是珍珠业历史的巨大革新,它为珍珠的多功效开发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
珍珠的 人工养殖方法是怎样的 1、选好养殖的地方
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 。 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
2、育珠蚌的选择
手术蚌的繁育场或邻近的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再便宜的蚌也不能购,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 繁殖用的种蚌最好是采自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以保证种质的质量,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 。
3、饵料生物
   
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 。 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 。 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
扩展资料:
养殖的注意事项:
1、养殖珍珠蚌要注意这三点:水质环境、养蚌技术、对于鱼珠混养的品种选择 。
2、在养殖珍珠蚌时,可以在养殖塘混养鱼类,比如说鲫鱼、花鲢、白鲢、黄辣丁等鱼类品种,但是不能混养鲶鱼、乌鱼等凶恶鱼类 。
3、在混养鱼类时,不要将鱼类与患病珍珠蚌混养,不然将会导致珍珠蚌和鱼类都死亡,如果发生患病珍珠蚌,应及时用药治疗 。
4、珍珠蚌又称珠母珍珠蚌,俗称蛤蜊 。 因其多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 。 壳大、厚而坚实,呈长椭圆形 。 壳长可达180mm ,壳高70mm ,壳宽40mm 。 两壳膨大,壳面深褐色,或近黑色,并布有带光泽的斑,生活于河流及小溪中 。
参考资料来源:

珍珠蚌怎么养 1.溶氧 珍珠鱼和蓝星鱼、丽丽鱼一样,有褶鳃一类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水面吞咽空气,从空气中吸收氧,在含氧量较少的水中可安然无恙,能饲养在鱼体密度较高的水族箱中 。 同时,它们浮出水面吞咽空气的姿态也颇有伫目一顾的欣赏价值 。 2.水温 这种鱼喜欢栖息于不太流动或完全静止的天然水域,需要的水温较高,适温范围为20~30℃,最适水温为24~27℃,对水质要求清澈透明,适合生活在弱酸性的硬水中,所以在一些酸碱度偏高的环境中不能好好生活,显现出美丽的色彩 。 3.食性 喜欢在水族箱上层觅食,属杂食性鱼类,不择食,偏爱水蚤、摇蚊幼虫、线丝虫、水蚯蚓、虾籽、蟹籽等富含高蛋白质的小型活饵,也能投喂干饲料 。 4.饲养 由于珍珠鱼躯体较大,性胆怯,喜栖息在浓密的水草里,所以饲养水族箱要足够大,而且最好广植一些水草,以供其藏匿、休息 。 如能同时用美丽的石块堆成假山则更好 。 水草和假山既可提供珍珠鱼隐身场所,又起到“以景衬鱼”的作用 。 珍珠鱼平时性情温顺和善,不象一般攀鲈科鱼类爱争斗,适宜和小型热带鱼混养,但其成鱼不宜与体型纤小的诸如红莲灯鱼等脂鲤科鱼类混养,因它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更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导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进食 。 值得指出的是,到了繁殖期的珍珠鱼变得暴躁、好斗,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因此繁殖时要分箱单养 。 珍珠鱼的幼鱼胆小,对水质极敏感,如遇光线突然熄灭或开启时,幼鱼会因受惊而四处乱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