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鲁迅怎么死的,鲁迅先生的污点( 六 )



但无法证明“乌龙会”敌视鲁迅 。

周海婴怀疑的失据和矛盾

即使不从医学角度断言, 周海婴的怀疑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已有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 其中秋石的“爱护鲁迅是我们共同的道义——质疑《鲁迅与我七十年》中鲁迅之死因”(《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24日)和符杰祥的“鲁迅的‘病’与‘死’”(粤海风2003年第一期), 都对周海婴提出的“死因之谜”作了详尽的有说服力的反驳和批评 。

耐人寻味的是, 通观《鲁迅与我七十年》全篇, 周海婴基本上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 文字朴素平实, 感情真挚动人, 唯一例外的是, 在表述须藤有谋害鲁迅嫌疑时, 措辞强烈, 明显带有感情用事的色彩 。 不料,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陈蔌渝告诉采访人员, 自己曾受周海婴之托发表过一个声明, 说鲁迅死于政治谋杀是没有根据的 。 但周海婴回应说已经忘记那个声明的内容了 。

周海婴忘了自己曾作过的声明是可能的, 甚至在发现新的证据后推翻自己已做的结论也是允许的, 问题是, 鲁迅本人的著作包括日记还在, 白纸黑字上写着他和须藤的关系, 周海婴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执迷不悟”?而且在陈述时表现得那么主观呢?

强调“谋害”嫌疑的背景

只要看《鲁迅与我七十年》写作于九十年代末, 成书于二零零一年, 就可以大致推测出“嫌疑”背后的原由 。

这段时间正是国内第二波“反省”鲁迅的时期, 在正式出版物上, 包括不少知名作家都撰文否定鲁迅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指责鲁迅“偏执”“激进”“缺乏宽容”;到了可以更自由发挥的网上, 有人干脆袭用或重复三十年代小报的手法, 写各种贴子攻击漫骂鲁迅 。 其中最蛊惑人心的杀手锏就是, 怀疑鲁迅和日本关系暧昧, 他们例数鲁迅的一系列“罪证”:鲁迅最要好的朋友内山完造是特务, 内山书店是日本情报机关, 所以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人进攻上海时, 十九路军在浴血奋战, 鲁迅却躲进了内山书店;鲁迅连看病都找日本医生, 这样的鲁迅几乎不写抗日文章就不奇怪了 。

作为鲁迅的儿子, 周海婴虽然愤怒也无法正面反击, 因为这种妄言既不出之官方, 又非来之文化界主流, 他只能不屑一顾的沉默, 但潜意识里还是接受了这股无形的压力, 所以写回忆录时“不知不觉”地重提早已澄清的须藤谋杀鲁迅的嫌疑, 只要这个嫌疑成立, 任何诋毁鲁迅和日本有瓜葛的言论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

连鲁迅的研究者和传人都受这种舆论影响 。

为《鲁迅与我七十年》作序的著名学者王元化在回答询问时说:“鲁迅死于谋杀, 是可能的 。 ”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林非说, 周海婴这个人我很清楚, 他是一个非常严肃、老实的人, 不会随随便便说话 。 周海婴的看法值得注意 。

这些鲁迅的坚决捍卫者, 为撇清鲁迅的嫌疑, 都不去核实他们读得滚瓜烂熟的鲁迅原文和日记了 。 他们毫不犹豫地附和周海婴, 因为周海婴怀疑的对象是日本人, 如今反日又是民间舆论的主流, 凡是针对日本人的事, 即使过火些也没人说他们错, 也不用讲什么道理, 更不必拘泥事实和历史 。

原载《动向》2004年第十期

补叙: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有一段话:“说来也许奇怪, 父亲去世前两天, 我下午放学回家, 突然耳朵里听到遥远空中有人对我说:‘你爸爸要死啦!’这句话非常清晰, 我大为惊讶, 急忙环顾四周, 附近并没有什么人 。 但这句话却异常鲜明地送入我的耳鼓 。 一个七岁的人就产生幻听, 而且在此后这么多年再也不曾发生过, 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