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 。 在中国,西周时代的天命观是具有初步理论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 。 汉代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是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 ,“万物之祖” ,“万物非天不生”;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 。 魏晋玄学把神秘的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 。 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的独立存在的精神 。 宋代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 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最早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由具体事物构成的“感性世界”则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 。 欧洲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和实在论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 近代最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是G.W.F.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都是“绝对精神”在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表现 。 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 。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意识当作现实世界的本原,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部也往往互相混杂或交错 。 唯心主义能够长期存在根源之一在于人的认识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 人类最初的、最简单的抽象中就存在着认识的二重化和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 唯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产生、发展还有一定的社会根源 。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对哲学的存在和发展起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规定哲学家概括现实和利用思想资料的倾向 。
推荐阅读
- 历史地理知识|基金怎么看收益,基金的收益率在哪里看
- 历史地理知识|切片工具怎么用,ps里切片工具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我的世界凋零怎么做,我的世界最远的地方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抖音怎么上传长视频,最新抖音视频管理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微博头像相册怎么删,微博在哪里删除头像相册
- 历史地理知识|删掉的短信怎么恢复,已删除的短信在哪里找
- 历史地理知识|条形码怎么申请,企业条形码在哪里申请
- 历史地理知识|润滑油怎么用,冈本003润滑液涂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怎么查询驾考成绩,科目二成绩在哪里可以查询
- 健康知识|胆固醇的食物有哪些,10大雌性激素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