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成长吧少年一书怎样( 四 )


回想起来 , 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 。 我学会了恨他 , 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 。 同时 , 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 。 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 , 使我仔细记账 , 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 , 认识一些宇 , 足够记账之用 。 我母亲完全不识字 。 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 。 我是家里的“读书人” 。 我熟读经书 , 可是不喜欢它们 。 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 , 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 。 我很小的时候 , 尽管老师严加防范 , 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 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 , 说它们是坏书 。 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 , 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 。 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 。 许多故事 , 我们几乎背得出 , 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 。 关于这些故事 , 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 。 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 , 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 。 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 , 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
我十三岁时 ,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 , 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 , 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 , 晚上替父亲记账 。 尽管这样 , 我还是继续读书 , 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 , 经书除外 。 这教我父亲很生气 , 他希望我熟读经书 , 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 , 由于对造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 , 使他败诉之后 , 更是这样了 。 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 , 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 。 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 ,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 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 , 以为中国之所以弱 , 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 , 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 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 。 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 , 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厚望 。 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 。 不消说 , 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 。 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 , 最后我从家里跑了 。 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 , 在那里读了半年书 。 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 , 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 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 。 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挤 。 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 。 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 。 ”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 , 大家都非常愤怒 。 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 , 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 。 他们攻打清朝衙门 , 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 , 赶走了抚台 。 这以后 , 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 , 晓谕百姓 , 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 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 , 可是皇上不喜欢他 , 责他同“暴民”勾结 。 结果他被革职 , 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 , 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 , 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 , 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 , 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 , 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 。 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 。 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 。 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 , 对于他们受到冤屈 , 我深感不平 。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 , 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 。 穷人要求富户接济 , 他们开始了一个叫做“吃大户”的运动 。 我父亲是一个米商 , 尽管本乡缺粮 , 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 。 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 , 他怒不可遏 。 我不同情他 , 可是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