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花》这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 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 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 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 。
【养花老舍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但是, 在字里行间, 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 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 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 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 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 它是作者的心声, 它不是硬塞进去的, 不是技巧, 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 。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 ”
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 若是他没有那样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 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 。 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 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 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
所以, 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 。
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 。 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 。
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 。 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 就是这个意思吧 。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 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 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 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 然而, 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 。
全篇不离养花, 层次十分分明, 或谈养花的爱好, 或谈养花的辛苦, 或谈养花的快乐, 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 有变化 。 最后一段, 寥寥数字, 画龙点睛, 明确题旨, 收束全文, 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有功夫, 却又似乎不见功夫, 自然天成, 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启下句(过渡句):花虽然多, 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
2.老舍《养花》读后感(400字左右)一片片婀娜多姿的花瓣, 一簇簇幽香淡雅的花蕊, 一叶叶碧绿油亮的枝条, 一朵朵亭亭玉立的鲜花 。 她那美丽的身姿, 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她那馥郁的芳香, 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 养花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鲜花虽然美丽, 但如果得不到人们的精心培育, 这种美也无法显现 。 正如《大理石街》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 ”的确如此, 作者老舍先生为了养花,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同时也获得了一条真理: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 由此可见, 作者在养花的过程中, 不仅得到了乐趣, 也得到了知识 。
我爱读书, 而且常常会入迷 。 有人会问:“读书还要什么劳动?”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当然要 。 ”因为我知道,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劳动, 否则会一败涂地 。 我读书不像有些人那样一目十行, 囫囵吞枣, 而是一边看一边体会其中的含义, 把重要的记在脑子里, 遇到优美的句子还抄在采蜜本上 。 这样一来, 我以自己的劳动换取了许多知识, 每当我理解了一个句子, 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每当我学会一道题, 心里就感到无比欣慰 。
推荐阅读
- 如何饲养花仓
- 过期维生素b2可以用来养花吗
- 养花看到一个民族的希望
- 高楼层适合养花吗
- 养花喷农药要戴口罩吗
- 高层窗外养花物业
- 河砂和风吹的砂子哪个养花好
- 我是如何掉入养花这个坑的
- 异度之刃2二周目培养花
- 安全窗护栏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