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怎么养,怎么判断玉已经戴活了( 二 )


如何养玉? 【儿桃导读】中国人对于玉石的喜欢 , 可以说是随着文化传承和延续 , 已经中深耕于中国人的心中 , 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中 。 “君子温润如玉” , 说的就是做人就应该如玉般温文尔雅 , 具有精神力 。 在中国就有这样的说法:“人养玉、玉养人”和“黄金有价玉无价” 。 玉是具有灵性的 , 可以为自己的主人抵挡灾难 。 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 , 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 。
人们一直认为通过佩戴翡翠而能吸收体内需要的微量元素就是不科学的观点 。 而“人养玉”主要是指人们在佩戴过程中珍惜爱护所佩戴的翡翠 , 尊重其背后隐含的玉石文化 。 比如与玉石建立心理感情 , 使自己得到一定心灵寄托的同时也能让玉石保持在绝佳的状态 。
中国人喜欢像玉一样的人 。 成语中的“守身如玉”、“白玉无暇”、“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等等 , 多意寓人的品行容貌极佳 。 它们都在深层次上证明玉石之美者与中国人的紧密联系 。 因为中国文化的崇尚做人应该犹如玉一般洁白无瑕 。 “比德于玉”或以治玉不易喻君子修身 。

【玉怎么养,怎么判断玉已经戴活了】仿佛在昭示中国玉文化的历史真相——即 , 在保留石头那些优秀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 , 中国人喜欢自己能够如玉般的品质 。 或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也无疑充分体现出了国人独特而高尚的精神情操和境界!玉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甚至中国人的血液中 , 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 “藏礼于玉”也可以迅速为“藏信仰于玉”“藏财富于玉” , 直到为“藏情感于玉”所替代 。
中国人对玉有着独特的领悟和爱好,玉的气质优雅,温润的特性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尚温润的心境不谋而合 。 温是中国传统道德关于人的品德最起码的规范和要求 。 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的温、良、恭、俭、让及待人的平和宽宥上,礼让谦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以及万事和为贵等等都是符合温的标准的 。

玉要怎样养? 来自: 霍森布鲁斯老爷(北帝总摄司)
陈凝瑞

玉的佩戴 , 市面上流传的方法很多 , 不同的参考书说法不一 , 有的还相互矛盾 。 比如有的上书说玉忌汗 , 不宜贴身佩戴 。 可有的书上却说玉以汗养 , 必须贴身佩戴 。 其实 , 贴身与否 , 并不是佩玉的关键 , 这些说法 , 都属于典型的“舍本逐末” 。

我们在《说玉》里面提到过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玉是美德的象征 。 所以 , 在中国人看来 , 佩玉的第一要素就是佩带者的品德 。 所谓“恶人手中必无美玉” 。 玉不仅可以通灵 , 玉本身也有灵性 。 善人佩恶玉 , 玉自然会吸收主人的美德而完备自身 , 成为美玉;恶人佩美玉 , 玉则会厌恶主人的恶行而逐渐丧失自身的灵性 , 成为恶玉 。 用老话说 , 这叫“跑玉” 。 这种说法或许失之迷信 , 但是 , 如果我们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 而非自我标榜和炫耀而佩玉的话 , 那么 , 我们应当在佩玉之前 , 考量一下自己的品德 。 这是对玉的尊重 , 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

按照中医的说法 , 玉为阳之精 , 气燥而盛 。 人佩带玉之 , 实际是以人的气血平玉之燥气 。 玉五形属金 , 金生水 , 肾属水 , 玉以金气补人之肾虚 , 可以健旺阳气 , 使人生机勃勃 。 归根到底 , 佩玉其实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 。

时下文化贬值 , 传统在“专家”们手里成了随意捏弄的橡皮泥 , “佩玉"也被某些专家吹嘘成了吃人参一样的十全大补 , 忽悠得一群款爷大腕高官白领 , 不量其德 , 不度其能 , 纷纷佩起了玉来 , 弄起个劳什子鸟”玉文化“ 。 "化"之所及 , 连小孩子都佩起了玉 。 殊不知 , 孩子的气血不足以养玉 , 佩玉反而得不偿失 。 古人男子及冠 , 女子及笈 , 方能佩玉 。 否则 , 男孩易气血不足 , 女孩易月经失调 , 严重者 , 无论男女 , 都会影响第二性特征的发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