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运用简练朴实的对话, 突出人物性格, 是此文表达上的又一特点 。 如“杀的杀掉了, 死的死掉了, 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表明他愤慨之余又不知所措的书生意气 。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 ——不但我, 我们”, 这可察见他对朋友的真诚与直率 。
“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 我们同去”就表现了他对革命具有满腔热情 。 “这里又是那样, 住不得 。 你快去罢……”可见出他对革命前途的担心, 希望鲁迅赶快脱离险境的心情 。
《范爱农》文中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增强了鲜明的表达效果 。 如以“衙门里的人物, 穿布衣来的, 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 天气还并不冷”, 同范爱农“穿着很旧的布马褂, 破布鞋”相对比, 构成一反一正的对比映衬效果 。 以显示不同人物性格的反差 。
范爱农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 。 有心报国却不受重用 。 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 文章一开头, 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 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 。 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 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 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 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 一种责任感 。
文中谈到, 开始时, 两人并非朋友, 甚至几次争论过 。 但作者回国后, 两人再次相遇, 就由“敌”转友了 。 从此以后, 他们几乎成了挚友 。 接着, 又是一次偶 然的机会, 使他们成了同事 。 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 。 最后, 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 。 一天晚上, 在醉酒之后, 范爱农失足溺 死于河中 。
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 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 。 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 。 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 只是从他的神情“那 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 。 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 失望也就越大, 鲁迅其后又用了 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 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 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
他是一个满腔激愤而又倔强正直的人 。
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 不少于300字 。 范爱农, 名斯然, 鲁迅同乡, 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 后因交不起学费, 辍学回国 。 回故乡绍兴后, 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 几乎无地自容 。 民国初年, 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 请他当学鉴 。 鲁迅辞职后, 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 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 。 一次跟朋友去看戏, 坐船回来, 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 。 他是浮水的能手, 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 。 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
在原稿的附记中写道:“我于范爱农之死, 为之下不怡累曰, 至今未能释然 。 昨忽成诗三首, 随手写之, 而忽将鸡虫做入, 真是奇绝妙绝, 霹雳一声, 群小之大狼狈 。 今录上, 希大鉴家鉴定, 如不恶, 乃可登《民兴》也 。 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 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 树又言 。 ”
范爱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范爱农(1883—1912), 名肇基, 字斯年, 号爱农 。 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 。 浙江绍兴皇甫庄人 。 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 三岁丧父, 5岁失母, 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 。
推荐阅读
- 历史地理知识|唯一的听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地理知识|吃饭不端碗是怎样的人,不端碗吃饭的老话
- 养花知识大全及绿萝怎样养
- 历史地理知识|怎样进入闲鱼小法庭,闲鱼小法庭在哪里看
- 历史地理知识|怎样算出失物在哪里,在线算失物位置
- 历史地理知识|万顺叫车怎样加盟,襄阳万顺叫车在哪里加盟
- 历史地理知识|阴阳师怎样获得召唤券,阴阳师送的ssr觉醒券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携程旅行怎样抢票,携程保底抢票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怎样判断本命佛开光了,真正开光的本命佛在哪里买
- 历史地理知识|蟋蟀是怎样唱歌的,蟋蟀住在哪里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