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每段中心句

1.老舍 养花的中心 段意中心:养花中寻乐趣, 劳动中长见识 。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 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
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爱花, 所以也爱养花”为中心句, 简洁地概括了全文 。 因爱花而养花, 花虽多, 但没有奇花异草 。 (为过渡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分述养花的过程——劳动之乐, 成果之乐, 失败之痛 。
第三段(第7自然段):养花的乐趣 。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 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全文按由事道理的顺序, 层层递进,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解放后, 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 他有了一个小花园 。 1950年, 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 。 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 一共养了100多种, 300多棵 。
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 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 。 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 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 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 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 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 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
在现代文学史上, 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 作为一位大家, 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 。
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 却把历史和现实, 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 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 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
2.《养花》的重点句理解养 花
老舍非常喜爱花, 也爱养花 。 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因此, 花开得大小好坏, 都不再意, 只要开花, 对花他很有感情, 看到一棵好花死了, 会难过的流泪 。 所以, 注定他无奇花异草, 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护的花 。 当然, 不等于不管 。 不付出劳动, 一棵花也不能养活 。 尤其他写作累了, 把花鼓捣一番, 便是极好的休息 。 每当秋天, 他养上好多菊花, 次第开放了, 就热情邀请请朋友来, 一同观赏, 分享开放的喜悦 。 喜悦中, 会把心爱的花拱手送人, 毫不吝惜 。 其实, 这一切都是老舍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 。 在院内, 他亲手栽下两棵柿树, 一方水土下, 一抹阳光里, 已然枝繁叶茂, 一嘟噜一嘟噜柿子, 坠弯枝头 。 老画家于非暗曾为老舍绘“丹柿图”, 并题语:“老舍家有菊花, 见丹柿满树, 亟图之 。 ”清秋时节, 地上菊花盛开, 枝头柿子彤红, 上下交相辉映, 确是壮观, 难怪触动了画家情怀 。 后来, 老舍夫人胡 青女士称这小院为“丹柿小院”, 是否缘于此呢, 仅是我揣测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