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的种植技术

黄秋葵又称补肾草、秋葵等 , 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 花大色美 , 果实为蒴果 , 倒圆锥形 , 形如羊角 , 因此又名羊角豆 。 果实表皮有5—6条棱 , 带茸毛 , 肉质柔嫩、润滑 , 可用来炒食、凉拌、作汤等 , 含有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元素 , 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要高 。 营养丰富 , 味道鲜美 , 具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的功效 , 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蔬菜 。 现将黄秋葵的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播种育苗
 
为了方便采收和管理 , 生产上最好选择早熟矮株型 , 果形棱角明显的品种 。 如“新东京五号” 、“台湾五福”和“美丽五角” 等品种 。 黄秋葵属短日照、喜温作物 , 耐热怕寒 。 长江流域露地种植 , 在4月上旬直播 。 为了提早上市 , 可在3月搭大棚进行育苗 。
 
黄秋葵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30℃左右 , 如低于12℃ , 则发芽迟缓 , 在冷湿的土壤中种子出芽缓慢甚至不能出芽 , 一般需要进行催芽 。 由于种子外皮粗 , 种皮厚 , 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处理 , 用30—35℃的温水浸种10小时 , 捞出沥干后 , 包好 , 放在25—28℃的培养箱中催芽2天 , 当有一半的种子露白时 , 就可以播种了 。 可以采用直播种植 , 也可以采用营养钵育苗进行黄秋葵的种植 。
 
为了提早出苗 , 通常采用营养钵育苗 ,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12厘米的营养钵中 , 浇水备用 。 每钵放入2—3粒种子 , 播后覆上一层土 , 盖上薄膜 , 保温保湿 。 温度控制在25℃左右 。 一般5天后就可以长出小苗 , 出苗后温度保持在15℃以上 。 如果天气晴热 , 育苗的棚室温度超过35℃时 , 要打开大棚的裙膜通风降温 。 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 , 就可以定植到大田中 。
 
二、定植
 
黄秋葵的根系发达 , 入土深 , 要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的地块种植 。 播种前 , 深耕20—30厘米 , 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000千克、钙镁磷肥25—50千克、钾肥10千克 。 耙细畦面 , 南方多雨地区要做成高畦 , 畦宽120厘米 , 畦沟宽40—50厘米 。 从营养钵中带土轻轻取出小苗 , 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 在畦面挖穴种入 , 行距60—70厘米 , 株距40厘米左右 。 种好后畦面浇透水 。
 
如采用直播种植 , 在畦面上每隔35—40厘米挖穴种植 , 每穴播2—3粒种子 , 覆土2—3厘米 , 每亩栽2000穴左右 , 用种量大约0.5千克 。 条播按行距60厘米开沟 , 沟深3厘米 , 将种子均匀播在沟中 。 一周后幼苗开始出土 , 要及时查苗、补苗 , 长到1—2片真叶时 , 进行间苗 , 拔除弱苗、病虫苗、畸形苗 , 当有2-3片真叶展开时 , 每穴选留一株生长健壮苗 。
 
三、田间管理
 
定植初期 , 气温较低 , 生长缓慢 , 而杂草生长较快 , 要及时中耕 , 以提高地温 , 并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 。 每7—10天进行一次 , 促进缓苗 。
 
黄秋葵吸收肥力较强 , 结果期长 , 为了使整个生育期有充足的养分 , 除了施足基肥外 , 还要加强追肥 。 对肥料要求氮磷钾齐全 , 生长前期以氮为主 , 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 氮肥过多 , 植株易徒长、延迟开花结果 , 氮肥不足 , 植株因生长不良而减产 。 定植一周后 , 每亩施入稀薄的腐熟人粪尿500千克 , 10天后 , 再追施一次 。 当株高长到40—45厘米时 , 这时生长旺盛 , 每亩施入复合肥10千克 。 开花前期植株较小时 , 及时摘去花朵和幼果 , 保证植株发棵 。 开始采收后 , 每隔20天 , 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10千克 , 促使结荚;在生长中后期 , 继续追肥1—2次 , 防止植株早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