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饺子是谁发明的,饺子什么时候发明的( 三 )


饺子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它饺子? 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 。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 名机 , 字仲景 , 东汉南阳涅阳县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 , 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 ,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 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在方剂学方面 , 《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 创造了很多剂型 , 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 , 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 , 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 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
饺子 , 又名水饺 , 原名“娇耳” , 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 ,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 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 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 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 , 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 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 。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 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 , 即段成式食品 , 汤中牢丸 , 或谓粉角 , 北方人读角为娇 , 因呼饺饵 , 伪为饺儿 。 ”在包饺子时 , 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 , 来年的日子更甜美 , 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 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 , 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 比如吃豆腐 , 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 , 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 象征三阳开泰 。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 , 象征团圆发财 。
饺子是谁发明的? 对于饺子的来历 , 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
饺子原名"娇耳" , 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饺子谁发明的? 张仲景
关于饺子的发明人 , 公众更愿意接受的是“医圣”张仲景 。 如同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 人们吃饺子正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 东汉建安初年 , 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 , 不久瘟疫流行 , 他的官做不下去了 , 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 , 告老还乡 , 决心为百姓治病 。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 , 他在回乡路上 , 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 , 衣不遮体 , 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 , 心里十分难受 。 张仲景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 , 架上大锅 , 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 , 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 , 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 , 分给穷人 。
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 , 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 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 , 两耳发热 。 从冬至起 , 张仲景天天舍药 , 直舍到大年三十 。 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 , 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
扩展资料:
从此以后 , 每到冬至 , 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 , 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 , 做起了食品 。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 , 就改称为“饺耳” 。 因叫着别嘴 , 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 。 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 , 每到冬至这天 , 家家都吃饺子 。
在饺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名目繁多 , 古时有“牢丸”、“扁食”、“匾食”、“饺饵”、“粉角”等名称 。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 , 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 , 宋代称为“角子” , 元代称为“扁食” , 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儿”、“水点心”、“煮饽饽” , 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