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穴的功效

一、穴名解说
环跳穴, 经穴名 。 出《针灸甲乙经》 。 《千金要方》作镮跳 。 属足少阳胆经 。 足少阳、太阳之会 。 别名: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 。 穴位含义: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
1、环跳穴
“环”, 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 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 。 跳, 跳动也, 阳之健也, 指穴内阳气健盛 。 环跳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 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 至本穴后, 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 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 故名“环跳穴” 。
2、膑骨穴
“膑”, 膝盖骨也 。 “骨”, 肾气也 。 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 使人体的活动如膝关节般运转自如 。 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 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 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 。 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
3、分中穴
“分”, 分而散之也 。 “中”, 与外相对, 指内部 。 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 。 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 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 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 故名“分中穴” 。
4、环谷穴
“环”同上解, 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 。 “谷”, 指穴周各部 。 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 。 理同环跳名解 。
5、髀枢穴
“髀”, 通脾, 指穴内的肌肉部位 。 “枢”, 门户的转轴也 。 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 。 理同环跳名解 。
6、髀厌穴
“髀”, 通脾, 指穴内脾土 。 “厌”, 厌恶也 。 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 故名“髀厌穴” 。

环跳穴的功效

文章插图

二、作用功效
1、功效
强健腰膝、益气壮阳、舒经活络、活血止痛 。
2、主治
腰痛、背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跨疼痛、挫闪腰疼、遍身风疹、膝踝肿痛不能转侧等 。
【环跳穴的功效】1、常用配伍
① 配风市、委中、三阴交、昆仑、阴陵泉、曲池,泻曲池、阴陵泉, 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治疗风寒湿邪侵袭之髋部疼痛、腰腿痛、痹证、风疹、脚气、水肿等 。
② 配秩边、委中、血海、曲池、三阴交, 针泻曲池、三阴交, 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清利湿热、疏经通络, 治疗湿热阻络之腰腿痛、痹证、痔疮、风疹、脚气等 。
③ 配大肠俞、阳陵泉、委中、昆仑、间使、三阴交, 针泻间使、三阴交, 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治疗气滞血瘀之腰腿痛、膝踝肿痛痹证、痿证、半身不遂等 。
④ 配腰阳关、委中、合谷、三阴交, 针补合谷、三阴交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治疗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之腰髋疼痛、下肢疼痛、痹证、痿证、半身不遂等 。
⑤ 配殷门、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太溪, 补肾俞、太溪、太冲, 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补益肝肾, 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腿痛, 痿证, 下肢麻痹、瘫痪等 。
三、疗法
1、治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 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2、针刺疗法
针尖略向下方斜刺环跳穴2.0-3.0寸, 局部酸胀, 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 缓解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等;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 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 可以缓解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