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苗破膜拱土 , 开始露出真叶时 , 扒去膜上的土 , 使子叶露于地表 。 发现缺穴 , 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 。
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 。 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 , 根据花生长势 , 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 , 或者 , 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 , 促进果实发育 , 提高花生的产量 。
在此期间 , 如遇干旱 , 要及时灌水 。 花生重茬方法 1. 整地关 。
整地一定要精细 , 必须要秋整地 , 深翻到30厘米 , 细耙多遍 , 确保土壤上松下实 , 通透性良好 , 秋起垄并压实 。 通过冬季的低温作用 , 杀灭土壤中引起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真菌 ,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2. 施肥关 。 花生重茬栽培时必须增施有机肥 , 结合秋翻地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 。
播种时以磷、钾肥为主 , 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 , 硫酸钾8千克 。 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两次 , 同时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菌类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专用微生物制剂 , 防治病害效果显著 。
3. 品种关 。 加强检疫 , 严禁从病区引种 。
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并及时更换品种 。 花生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 。
结合剥壳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发芽势、发芽率高的一级种 。 4. 管理关 。
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现象要催芽补种 , 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 , 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 , 使两片子叶外露 。 青稞后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窝 。
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三次中耕除草 , 第一次中耕宜浅 , 防止茎部埋土过多 , 影响侧枝发育 , 只要疏松表土 , 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 , 这次中耕可稍深些 , 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 , 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 , 避免损伤果针 , 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 。 即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 开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为宜 , 不要过厚 。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 发现病害及早防治 。 花生整地施肥 1. 整地 。
秋季前茬收割后 , 灭茬 , 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 。 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 , 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 , 畦面宽65~70cm的畦 , 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 , 15cm高的小垄 , 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
2. 施肥 。 随秋整地作垄 , 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 。
施1.5万~3.0万kg/公顷 , 垄作开沟、疏施 , 畦作撒施 。 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 。
播种时 , 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 。 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 。
如pH值(酸碱度)6.0~6.5 , 施石灰450kg/公顷 , pH值为5.5~6.0 , 施石灰675kg/公顷 。 花生病虫防治 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 , 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 , 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 , 种传病薯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 。
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 , 发病早 , 种传率高 。 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 , 大粒种子带毒率低 , 小粒种子带毒率高 。
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 , 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 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 。
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 , 数量大 , 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 , 反之则发病轻 。 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 , 易导致蚜虫大发生 , 造成病害流行 , 反之则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