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解与意义:人生四境界

作者:黎荔
【觉解与意义:人生四境界】
觉解与意义:人生四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 , 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 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冯友兰 , 上个世纪国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 赋予西方理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 , 由此提出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四境界说:
第一层是自然境界:在此境界的人 , 其行为是“顺习”的 。 习 , 习俗 , 习惯 , 规则 。 “顺习”的表现就是照章行事 , 按人的天性行事 。 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 , 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 古诗中”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不识不知 , 顺帝之则” , “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不识天工 , 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 , 他们“少知寡欲 , 不著不察” , 生活纯朴自然 , 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 。 其实 , 自然境界的人 , 并无觉解 , 或不甚觉解 , 他所做的事 , 对于他没有意义 , 或很少意义 , 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 , 与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 , 完全不同 。 因此 , 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 , 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 。 要追求理想的人格 , 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 。
觉解与意义:人生四境界
第二层是功利境界:在此种境界的人 , 其行为是“为利”的 , 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 功利境界中的人 , 其行为都有确切的目的 , 他们的目的即利 。 一个人增加他的财产 , 其行为是利 , 一个人增进他的名誉 , 其行为也是利 。 “求名于朝 , 求利于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 就社会现实说 , 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功利境界之中 , 功利境界是常人的境界 。 功利境界的人的人生目的是为己或为我 ,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取”字 。 但是 , 为实现这一目的 , 有时必须用“予”这种手段 。
第三层是道德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 , 其行为是“行义”的 。 这种境界的人 , 心目中有社会整体 , 觉解到道德的意义 , 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 , 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 正其义 , 不谋利 , 是贤人 。 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必然是与利相冲突的 。 道德行为在其实现的过程中 , 也可能带来某种利 , 甚至给行义者个人带来某种利 。 但行义的人在主观上绝不是谋利的 。 道德行为必须以道德自觉为前提 , 没有思想上的自觉 , 是不能称道德的 。 道德境界中的人 , 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 。
觉解与意义:人生四境界
第四层是天地境界:在此种境界中的人 , 其行为是“事天”的 。 了解社会的全之外 , 还有宇宙的全 。 天地境界的人 , 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 , 觉解到宇宙的利益 , 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 , 这样 , 他就与宇宙同一 , 具有超道德价值 , 谓之圣人 , 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 天地境界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 , 而且能尽天伦天职 , 即能事天、乐天 。 也就是说 , 只有天地境界的人 , 才深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 , 尽人之性 。 道德境界中的人 , 是以人性的自觉行人道;而天地境界中的人 , 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 。 宗教可以使人得到一种近似于天地境界的境界 , 但实质上并不是天地境界 。 因为 , 宗教只求人之信仰 , 不叫人洞察 , 没有洞察便是无明 , 无明便是无觉解 , 无觉解便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