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的,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写的书( 二 )


《救荒本草》版本很多, 国内现存有十五六种 。 《救荒本草》原书两卷, 永乐四年(公元1406)由作者刊行于开封, 该版本已亡佚 。
嘉靖四年(公元1525)山西太原第二次刊刻, 即今流行最古刻本, 传刻时分为四卷 。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开封人陆东又根据第二次刻本重刻, 然误认为此书为周宪王即朱()之子朱有炖所著 。

扩展资料:
朱橚无疑在中国本草研究上是首位注意到救荒问题, 以民生为本来研究野菜的植物学家 。 在朱之后的几十年, 另一位叫王磐的也开始寻找可食用的野菜, 其《野菜谱》中记录了野菜六十种, 不仅做了解释还编成了诗歌, 配了插图 。
在王磐之后不到一百年时, 又有一位叫周履靖的也开始研究野菜, 同样是为了救荒做研究, 他写成了《野菜博录》 。
明末时, 徐光启编修《农政全书》, 收录了朱橚的《救荒本草》, 在总结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得野菜六十余种 。 到了明末婺源人鲍山深入黄山搭室而居, 用了七年时间写成《野菜博录》 。

关于野菜救荒研究, 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明代历史 。 随着这些研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野菜这个平时没人搭理, 难时挺身而出的物种得到了广泛推广, 而且几乎家家都掌握了几种野菜的采集和食用 。

参考资料来源:

救荒本草是哪个时期的谁编撰的 《救荒本草》是明朝朱橚撰写的 。
朱橚(sù), 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 明成祖朱棣的胞弟 。 这样的身份应该是衣食无忧, 养尊处优的, 可是他却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地采集野草, 还把它们都种在自己的王府中, 还亲自品尝各种野菜, 把那些能吃的野菜画出来、写出来, 编成《救荒本草》, 为的是给老百姓在饥荒年做个指南 。
作为一个皇子, 却关注种野菜, 这是因为在历史上, 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 可以说是旷古未有之 。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记载, 明代的主要灾害有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八大类, 这八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总数达到6199次 。
这其中有些灾害涉及两个或多个省区, 如果减去重复计算的灾害次数, 明代这八种灾害的发生次数也不少于5700次至5800次 。 明代276年的历史中, 洪涝、旱灾、地震三种灾害均超过了1000次, 而洪涝灾害更是达到2000次之多, 平均每年发生洪涝灾害7次之多 。
明代的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 自然灾害无疑直接摧残了农业的发展 。 农田被冲毁, 庄稼被淹没, 蝗灾更是让人们颗粒无收 。 根据记载, 明洪武、永乐年间黄河流域一带的水灾、旱灾、蝗灾都很严重 。
明代之前的元代, 民族压迫极其严重, 战乱频繁, 人们无法安定生活 。 到明初战乱刚停时, 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 生活更苦, 却频繁有各种自然灾难降临, 朱橚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 。
扩展资料
朱橚无疑在中国本草研究上是首位注意到救荒问题, 以民生为本来研究野菜的植物学家 。 在朱之后的几十年, 另一位叫王磐的也开始寻找可食用的野菜, 其《野菜谱》中记录了野菜六十种, 不仅做了解释还编成了诗歌, 配了插图 。
在王磐之后不到一百年时, 又有一位叫周履靖的也开始研究野菜, 同样是为了救荒做研究, 他写成了《野菜博录》 。 明末时, 徐光启编修《农政全书》, 收录了朱橚的《救荒本草》, 在总结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得野菜六十余种 。 到了明末婺源人鲍山深入黄山搭室而居, 用了七年时间写成《野菜博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