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山西襄汾县饭店坍塌事故:一场农村寿宴上的悲剧( 二 )


救援之难王睿(化名)是山西一家民间救援机构临汾分队的负责人, 29日上午10点多, 他在救援群里得到消息, 随即点了十几位队员从临汾市区赶往陈庄村 。 他们参与过去年临汾乡宁县发生过山体滑坡掩埋乡卫生院的搜救, “觉得应该可以帮得上忙” 。 与此同时, 据当地应急管理部门通报, 包括太原、运城周边县市的近百名救援队员携带救援及急救工具陆续赶到现场 。 然而, 对于被掩埋更深的人, 王睿和队员们刚到时, 没了头绪——根据他的描述, 现场就像是地震过一样, 二楼几百平米的彩钢板像锅盖一样盖在支离破碎的废墟上, 下面是每块上百公斤重的预制板 。 他举例, 美国的城市搜救队每到达一栋倒塌建筑时, 是先和住房管理局联系, 调阅出这栋建筑完整的结构图, 但现场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
彩钢板看似可以随意切割, 上百公斤的预制板看似可以合几人之力搬运, 但是想到底下压着的是活生生的人, 王睿说, 每个人的脚步都会更谨慎 。 附近村民的描述则更让他感到心惊——“他们说坍塌的原因是房梁垮了, 两边的预制板掉了下来, 这意味着下面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承重结构 。 ”因为现场条件复杂, 大多数民间救援队在救援装备与技术水平上与消防队伍仍有差距, 所以在现场指挥部的调度下, 民间救援力量主要负责后勤保障以及救援通道打通与结构加固的工作, 而消防和武警队伍负责进去救人 。
天龙救援队翼城分队被安排由东向西打通并加固一条救援通道 。 队员董烨(化名)告诉本刊, 东侧是厨房区域, 因为空间小, 所以支撑相对完整, 是相对安全的区域 。 而消防力量集中的西侧宴会厅, 大量的预制板整体坍塌, 那里也是受困人员最密集的区域 。 救援的基本思路不是把表面的预制板一层层扒开, 而是救援人员携带电镐、切割机等小型设备, 尝试建立几个救援通道钻进去, 发现受困者后再实施破拆, “尽可能减少对整个救援的影响 。 ”董烨说, “有时为了抢时间, 也有三四个救援队员用背和肩一抗, 把被困者从预制板下面抢出来的 。 ”
救援进展得并不顺利 。 现场的不稳定性无法容纳过多救援队员同时进入, 董烨印象里他参与救援的一位青年, 十几个救援队员打通了一条救援通道, “他意识很清晰, 对话之类的都没有问题, 就是脚被压着, 我们已经到了伸手可能就能碰到他的位置上, 但是为了避免人员过多让受困者恐慌, 最终只留下两位消防人员, 用了半小时左右完成了最终破拆 。 ”
绝大多数伤者是被这样一点点救出来, 应急局调来了吊车等大型机械始终在一旁待命, 没有贸然介入救援 。 下午5点左右, 整片区域基本已经被数条救援通道贯通, 目视区域和生命探测仪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但有两具遗体被掩埋在东侧一个狭小区域, “那个地方太危险了, 两块预制板落下后呈夹角撑在那里, 搬动任意一块都可能带来二次坍塌, 救援指挥部反复商议后, 觉得还是不能让消防人员冒险, 使用了挖机, 但是挖机操作也很小心, 基本是慢慢地半斗半斗在挖 。 ”30日凌晨3时45分许, 现场救援全部结束, 开始做消杀工作 。 救援队伍共救出57人, 其中29人遇难, 7人重伤, 21人轻伤 。 早上6时40分, 救援队撤出现场, 现场的废墟已经被连夜清理完毕 。 下午, 村子里贴出了手写在黄色宣纸上, 29人的罹难者名单, 其中8位男性、21位女性 。 郭丁丑告诉本刊, “其中至少有5个孩子” 。
为什么遇难女性和孩子较多?贾吉告诉本刊:“村里这些年, 因为年轻人都去城市定居了, 所以赴宴的人, 本身就是老婆婆带着孙子的多 。 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 是男人在外面看戏, 女人带着孩子在房内休息 。 ”脆弱的结构网络上流传着老寿星小毛跪地道歉的视频, 他说:“一二十年的饭店, 怎么就塌了呢?”当地村民对聚仙饭店的结构再熟悉不过:聚仙饭店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 中间一个一百五十平的宴会厅, 中间约有六个支撑柱 。 据报道, 经历六次改建, 目前的天花板用预制板(一种上世纪常用, 相对低廉的建筑材料)搭建, 又加固一层水泥, 但常年漏水 。 于是经营者在几年前又加盖一层彩钢板, 原本二楼天台成了室内, 饭店老板用来放一些杂物 。 郭丁丑猜想, 由于宴会厅南北、西向分别是独立厢房和厨房, 一个方位至少有一个四面墙围成的立方体做支撑, “所以, 西面的厨房没塌, 彩钢楼顶也是从那一截断了压下来 。 只有东面, 只有一堵墙, 所以东面先塌了 。 ”早晨一位蛋糕师傅曾在送蛋糕时, 注意到饭店东侧墙面的扭曲, 有所预感, 匆匆离开 。 本刊采访人员向其同事证实, 此人经历属实 。 对此, 武汉市一所知名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王工告诉本刊, 建筑的稳定并非只与墙体数量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