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门”的前世今生 美好永留

“垂花门”听名字 , 就知道这是一种很漂亮的门 。我国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不但建造起了气势恢宏的楼台殿阁 , 也创造出了这种玲珑小巧的建筑小品内院门 。而现代人又把这种古典形式变着法儿用在了现代建筑物上 , 来了个古为今用 , 推陈出新 。
垂花门 , 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 , 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外院多用来接待客人 , 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 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 , 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 , 二门不迈” , “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
走进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大门 , 就会看到在宅院中心线上又有一道门 , 这门和两边的“看面墙”一起 , 把院子分成外宅和内宅 , 这垂花门就成了连接内、外宅的通道 。旧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门第相当” , 一家人家的尊卑贫富 , 首先体现在门上 。这就使宅主人不但要把大门建得气派门面 , 而且也要尽可能地把二门造得美观灵秀 , 于是就有了这种漂亮的垂花门 。
【“垂花门”的前世今生 美好永留】垂花门漂亮 , 是因为它有与一般门不同的特殊形体 。这种门一般都是悬山式结构 , 四面不砌墙 , 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彩绘的木构件;卷棚式的双坡屋顶向外探出 , 呈灵动欲飞之势 , 很是漂亮 。尤其是正面檐下的木构件 , 更是精巧美观:一排瓦当、椽头下面 , 雕成云头状的“麻叶梁头”从两端伸出 , 从伸出的梁下面各垂下一条短柱 , 名“垂莲柱” 。这两条柱的下端或圆或方 , 雕成莲瓣、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 , 涂绘上鲜艳的色彩 , 显得别致美观 。这垂莲柱是这种门的特有构件 , 门以垂莲柱命名 , 这就是“垂花门”这好听名字的由来 。
说起垂花门的形象 , 那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浓缩 , 精华的集锦 。构成中国建筑的要素、构件、装修手法等 , 它几乎全都具备:屋顶、屋身、台基、梁、枋、柱、檩、椽、望板、封掺板、雀替、华板、门簪、联楹、版门、屏门、抱鼓石、门枕石、磨砖对缝的砖墙等等一应俱全 。各种装饰手段 , 如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画都用上去了 , 相衬得体 , 十分华丽悦目 。
垂莲柱是垂花门的代表性构件 , 但这种门的美 , 不光表现在这两条美丽的垂莲柱上 , 两条下垂的花柱与它们之间的木构件和彩画连成一个整体 , 共同呈现着垂花门的美 。两条垂莲柱之间 , 有两条较宽的横木 , 称为“枋” , 两枋之间有花板相连 , 下边一条枋之下 , 又有透雕花板与灵巧的三角形“雀替” 。两条门枋中间部位 , 多以曲线界出一个半圆 , 里面绘有山水风景、鱼虫花卉或历史故事 , 俗称“包袱画” 。在包袱画两边的门枋上 , 则用青绿颜色绘上“和玺彩画”或“苏式彩画”……从垂花门的正面望上去 , 上面的瓦当、椽头 , 其下的门枋、花板、雀替 , 两边的垂花柱 , 中间的彩绘图案、包袱画 , 再加上门下面的抱鼓石 , 这一切有机地组成了端庄典雅、精巧灵动的垂花门 。这种门 , 无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精品佳构 。
然而 , 如此美观的垂花门 , 却长久地“养在深闺人未识” 。因为这是人家宅院里面的二门 , 无缘走进大门 , 也就看不到二门 。建筑不同于古董 , 它因体量庞大不能秘藏 , 因而能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 。但垂花门藏在宅内多数人看不到 , 实在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浪费 。
早在清代 , 建筑家们就有人盯上了垂花门的观赏价值和装饰功能 , 把它从私人宅院请到了皇家园林里 , 或作框景、隔景之用 , 或收障景、造景之效 , 大大增加了园林之美 。颐和园中就有十几座垂花门点缀着湖光山色 , 承德避暑山庄也因有这种门而增色不少 。至此 , 垂花门摆脱了单纯作二门的身份 , 被抬举进了皇家园林之中 。但那只是皇家观赏物 , 仍然与公众无缘 。到了清末 , 洋务运动推动工商业蓬勃发展 , 店主为招徕顾客 , 变着法儿装饰门面 , 南方一些商肆大门上开始出现垂莲柱饰物 , 这成了垂花门与商业功能结合的开始 , 这也是这种门成为公众审美对象的开端 。
开端是有了 , 但却无以为继 。五四运动之后 , “发挥我国建筑固有特色”一时成为我国建筑界的普遍呼声 , 民族形式广为使用 , “大屋顶”作品频频出现 。然而 , 不知是建筑界的疏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 垂花门这种古建样式却始终未在北方街道上露面 。北京按说是垂花最多的城市 , 除皇家园林偶可见到之外 , 却仍是“养在深闺” , 仍然藏在四合院里 。
一种风格或样式的建筑作品 , 适应时代潮流勃然兴起 , 这在中外建筑史上已是常事 , 但像90年代初兴起的这股垂花门热 , 其来势之猛、发展之快、波及之广 , 实属罕见 。然而 , 建筑学界还没有来得及给它在建筑美学中定位 , 它就走完了由兴到衰的过程了 。好在 , 建筑之风不像流行服装、时尚发式那样 , 一阵风过后 , 再也不留痕迹 , 建筑是会长久留下来供人们慢慢评说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