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参考手机行业的进化路径,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追捧

重压之下的电视机厂商在创新上走起了形式主义的老路 。
尽管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在万物互联的家庭场景下 , 智能电视将会焕发第二春 , 但是遗憾的是 , 当前的智能电视市场其实非常缺乏此前智能手机崛起时的红利 。
2020年Q1 , 中国智能电视销售总量为996万台 , 同比下跌了20.1% , 销售总额为238亿元 , 同比下降33.8% 。总销售规模创2016年以来单季最低记录 。此外 , IDC还预测 , 2020年全年 , 中国智能电视出货量将仅为 4480 万台 , 预计同比下跌4.4% 。
在这种市场日趋萎靡的背景下 , 还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入局 , 带来的一个结果必然是竞争加剧 。
【电视行业参考手机行业的进化路径,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追捧】
电视行业参考手机行业的进化路径,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追捧
文章插图
这一点 , 从产品价格可见一斑 。2020年618购物节 , 电视机线上渠道均价仅为1968元 , 同比下跌10.9% 。对比2019年的双11购物节也下降了 5.9% 。
既然目前智能电视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 , 那么为了生存 , 不论是新势力企业还是传统势力 , 潜意识下的方向 , 必然就是主动创造增量空间 。
事实上 , 从市场来看 , 自2019年开始 , 电视厂商就开始积极地创造增量空间 , 反映到消费级领域 , 我们也就见到了游戏电视、社交电视、旋转电视、天价电视等特色产品 。
这一产品逻辑在感性层面十分诱人:目前的智能电视在功能层面仅仅满足了消费者“音画”的需求 , 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的 , 一旦有满足消费者其他需求的电视产品出现 , 必然可以占领市场 。
然而市场却没有给这个逻辑提供生存的土壤——在整体存量市场的背景下 , 电视行业确实有一些增量空间 , 但是这些增量空间却和厂商主动创造的环境风马牛不相及 。
有意思的是 , 电视行业目前的这一发展方向与市场矛盾 , 早在2017年的手机市场上也曾上演过 。考虑到智能手机已经度过了“百花争鸣”的阶段 , 并且手机在产品形态上与电视有一定的相关性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手机行业的向深水区进发的改革经验 , 对电视行业来说 , 其实是有着很大参考价值的 。
2017年 , 手机行业整体销量由强转弱的第一年 , 为了求生存 , 类似YotaPhone YOTA 双屏手机、魅族PRO 7小屏手机、中兴Axon M折叠手机等极具噱头的产品也是一哄而上 。
但是 , 随后的市场就将这些“奇思妙想”好好教育了一番 。
以魅族Pro 7为例 , 由于误判了市场真实需求 , 百万台订单彻底“滞销” , 最终被迫降价到百元价位才清空所有库存 。
与此同时 , 旭日大数据显示 , 2017年 , 智能手机市场5寸以下屏幕机型出货量占比从2014年的63.6%收缩到的25.6% 。5寸以上屏幕机型出货量占比由2014年的36.4%上升到2017年的74.4% 。全面屏市场进入爆发前夜 。
有了魅族等厂商的前车之鉴 , 以及市场趋势的指引 , 众多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开进全面屏赛道 , 正是在这个正确路线的照拂之下 , 众多微创新的产品开始逐渐赢得市场青睐 。
比如首个采用弹升式摄像头方案的vivo NEX , 半年销量就超过了200万台 , 是2018年当之无愧的明星机型;而在另一个维度拓宽屏幕尺寸的折叠屏手机 , 也成为了2019年的明星机型 , 总出货量达到了100万台 。
由此 , 我们再回到电视行业就能发现 , 目前电视已经来到类似手机曾经经历过的那段“百花争鸣”时刻 , 并且市场也给出了类似的一正一反两个答案 。
参考手机行业的进化路径 , 电视厂商如果想要获得增量空间 , 坐在家里用最自信的心态去琢磨用户需求肯定是不行的 , 必须要平视用户 , 洞察需求 , 彻底摒弃盲目的产品理念 , 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追捧 。
产品是卖给用户的 , 如果你厂商都不愿意俯身倾听用户的心声 , 整天玩什么闭门造车式的自嗨 , 这和慢性自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责任编辑:g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