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人说失恋是一种伤口后应激妨碍,事实是这样吗?

心理学:有人说失恋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事实是这样吗?【心理学:有人说失恋是一种伤口后应激妨碍,事实是这样吗?】文 / 心理学知识星球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时间可以带走一切痛苦,也会抚平一切创伤”这句话吧 。但是有些伤痛却令时间也无可奈何,比如心理学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你内心的伤痛连时间也解决不了,那么,你就很可能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有人说:“我因失恋而‘遍体鳞伤’并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这肯定就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当人在某一时间或地点经历到生命威胁或严重伤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时留下的创伤,通过痛苦的回忆、做梦、幻想或闪回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 。无论是创伤的受害者还是目睹创伤时情境的人都有可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五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个是“闪回”
闪回也可以称为“往日重现” 。也就是当人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回忆起曾经“受伤”时的情境,通过某一事物令你再度回忆起当时令你恐惧、绝望、悲痛的记忆片段中 。比如一位曾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在战争结束20年后的梦中看到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在敌人手下惊险逃出的画面 。这个就是“闪回” 。闪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且它还会不分时间、地点的重新浮现 。
第二个是“经常做同一个梦”
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有段时间每晚都会做同样的梦 。而在一段时间内做重复的梦实际上是一种创伤应激的体现 。有心理学家认为不停地反反复复做同一个梦意味着一种身体自发地想要痊愈,却徒劳无功的企图 。简单说就是大脑一遍一遍的回放某段记忆是为了试图改写其中某段创伤的经历 。打个比方,就和你打LOL每天的首胜一样,拿到首胜相当于“心理痊愈”,那么,在你没拿到首胜前,每一次失败你都不甘心,试图一次又一次的直到拿到首胜 。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受过伤)的人,他们把这种重复当作一次机会,一个试图让自己重新振作的机会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一切重来,那么我不会做这种错事一样 。但是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哪怕你再怎样努力都只是在白费力气,所以我们才会在梦(潜意识)里挣扎 。
重复做同一个梦,是心灵受伤的标志 。
第三个是“躲避刺激源”
我们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我们受过伤后,我们会刻意的回避跟创伤有关的任何“刺激源”,比如某个人、地点或事物 。
第四个是“身体的反应”
每个受过创伤的人都会说自己没事,可是身体的反应却是掩盖不住的 。每个创伤后应激障碍者都会出现以下身体的状况 。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冷汗 。睡眠质量差,常常做噩梦或失眠 。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火 。
第五个是“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就是创伤导致的一种强烈的脱离现实的感觉 。比如一位男性在经历一起车祸时目睹了对面车里的一个人被火焰吞没,然后他被救出来时就会有短暂的失神或眼神空洞 。因为有的人当灾难发生时他们的人格会出现解体,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身体还留在原位,但是灵魂早已经不在了,就像用上帝的视角看待事物一样 。
失恋真的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吗?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上面的特征来看一下 。第一个是“闪回”,当一个人失恋后确实会控制不住自己在脑海里想对方,回忆以往的快乐与伤心 。第二是“重复做梦”,这个也会出现,因为你可能连续每天晚上梦到对方,在梦里你们还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但梦一醒还是虚幻的,现实同样是非常残酷的 。第三是“躲避刺激源”,当你走过彼此常去的咖啡店时,你是不是一个人不敢进去,会刻意回避,而且以往对方的那些物品你也会尽早的处理掉,以免触景伤情 。第四个是“身体的反应”,有不少人因为失恋后胃口不好而使自己瘦了,而且常常因想对方而使自己失眠或做噩梦并且情绪低落容易愤怒 。第五个是“人格解体”,当人失恋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双眼无神的情况,总感觉自己像个“活死人”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虽然人还在工作,可是灵魂早已不在 。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失恋真的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没考虑 。那就是时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时间也无法治愈的“心理阴影”,就像上文说的那个在战争20年后还能记忆尤新的士兵就可以看出有些伤痛是时间治愈不了的 。而失恋通常是分手后几个月就能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既然失恋具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那么把失恋比喻成一场小型的应激障碍也不过分 。失恋的伤痛会随着时间而消退,虽然刚开始会痛苦,但是过一段时间这个痛苦就没有以往的那种程度了 。
那么,失恋到底算不算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关键在于看它持续地时间,如果你一直没有办法从过去的痛苦回忆中走出,那么就可以认定你这次失恋是给你造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
总结:
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套信息处理系统,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恢复心理健康 。这个信息处理系统会“消化”你以往的不愉快的记忆,如果这些不愉快的记忆或创伤记忆得不到处理,那么你就会被这些记忆折磨 。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对心理学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两种人类认知的过程,分别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的意思是把新的认知归纳到旧的知识体系中,打个比方,比如一块磁铁在小孩看来就和一块积木差不多,因为小孩不认识磁铁而两者形状类似,所以就把磁铁归类到积木中 。而顺应的意思是重新解读新的知识,发展出新的知识体系,打个比方,当这个孩子在某天发现这块“新积木”可以吸住铁,于是他就不用它来搭积木而是用来吸附各种铁器并发挥它磁力的功用,这就是顺应 。
所以同化是指将新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是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经验 。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同化”与“顺应”呢 。因为只有同化与顺应达到一种平衡才能让人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走出 。我们在受到创伤后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把新发生的情况归到旧有的知识体系中,类似于同化,而同化并非是应对创伤的唯一办法,有的人会将经历过的创伤当做一种历练来让自己获得“新生”并开出不一样的人生果实 。他们不会因为过去而感到悲伤,因为他们要选择的是接受现实,他们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再去执着让自己陷入痛苦是自讨苦吃 。那么,他们就会以另一种方式让自己走出创伤,这便是顺应 。无论是同化还是顺应,如果达不到平衡便会走入一个极端中,所以要在同化与顺应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
无论是失恋后的痛苦还是其他创伤的痛苦都可以用这种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使自己走出阴影 。
作者简介: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心理学的男孩,希望大家与我一样,每天学习一点心理学小知识,发现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