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基金后要天天盯着吗?

【买了基金后要天天盯着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一)为什么买了基金之后,不要天天盯着看?

1、投资是为了解放生活,释放时间

我们常说“理财就是理生活”、“买基金就是花小钱找了一个学霸帮我们理财”,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活,释放自我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陪伴家人 。

而不是,买了一只基金之后,天天关注经济政策等等,不仅把空闲时间搭进去了,还让自己神经更加紧张 。

开始买基金的时候,选择一只自己信任的产品 。选择了之后,就去信任他 。正所谓“疑基不买,买后不疑” 。

2、投资还需要立足长期,关注未来

很多朋友,渴望今天买一只基金,期待1周/1个月/3个月马上能有收益 。做投资,都是关注未来的 。今天涨的多的基金不表示明天也涨的多,今天跌的多的基金也不表示明天继续跌,需要给彼此一些时间 。

基金经理建仓策略、版块轮动、净值涨跌都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的 。

投资房子还得先付首付,再等交房,再装修,再过几年才能买卖;投资商铺做生意,也得先付房租、请人工、还得花时间做口碑、引人气,前后也得好几年 。

为什么投资一只基金连1年,甚至3个月耐心都没有呢?

拿放大镜看,都是问题;拿望远镜看,都会过去 。最能煽动人心的、鼓动情绪的,往往都是短期的利空 。过分关注短期,会觉得都是问题;如果着眼长期,你发现都会过去 。

(二)如果忍不住天天都想盯着看,怎么办?

经常有一些小白投资者四处进微信群,逛论坛,找专家问诊 。

投资,一直觉得是很私人的事情,哪怕有一键跟投,每个人本金、承受风险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操作最多只是一个建议,还得自己小马过河,亲自尝试 。

如果购买了一只产品之后,忍不住天天想盯着看,那可能有一些小问题,辨险识财建议以下4条建议可以试试:

1、多读经典,树立健康投资心态

朴素的道理都很简单 。为什么会紧张、担心,不过是因为之前没有遇到过 。多读读经典书籍(网上推荐的很多了,比如彼得林奇、约翰博格、巴菲特、查理芒格等写的很多书,可以多读),看别人成功的经验,多总结、多思考,树立健康投资心态 。

2、梳理清楚投资的目的

每笔钱背后都暗藏着一份“动机”,在开启投资一定要想明白,这份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想达成什么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你准备花多少代价(时间、本金、波动率等) 。

3、仓位要合理,避免患得患失

当然很多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总是患得患失,很可能是仓位控制不合理 。

4、做好资金规划,专款专用

我们常常说要用“闲钱”做投资,哪些钱是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呢?辨险识财认为有4笔钱,可以重点关注:零钱、赚来的、省下来的、一段时间不用的闲钱 。

(三)什么时候检查一次账户?

1、按照时间频次

3个月左右 。3个月左右大概可以看出一只基银行信息港资思路 。当持有3个月之后,听听自己内心感受,持有这只产品,是庆幸、是郁闷还是无语?往往你内心会指引你做出下一步选择,而不是外界媒体说的如何 。

2、按照市场波动

可以按照指数波动在3%左右,看看持有基金的表现 。是涨多跌少还是涨少跌多 。连续观察几次,你也会做出新的选择 。

3、关注持有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动

目前公募产品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变动也越来越大,这一点是需要尤其关注的 。

投资基金产品要尤其关注“匹配度”,有人喜欢低风险、有人喜欢高波动,不要人云亦云,多关注自我内心感受 。一个产品能否拿得住,很多时候在于你是否感觉到舒服 。

辨险识财总结而言,其实理财就是理生活 。我现在有富余资金,所以可以通过投资一些金融产品,给未来做一些储备,谨防未来不够用,犹如动物冬眠囤食一样 。既然是为未来准备的,那就不要天天盯着看,波动会影响情绪,情绪会影响判断,判断会影响决策,而非理性决策会影响最终收益 。

    推荐阅读